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上)(5/6)
学刘备的话,也来了一句:“必不辱君命。”
武安、繁阳有了守官,余下一个魏县,荀贞有心交给荀攸,可身边实在离不开他,不觉想起了邯郸荣,心道:“若是公宰在,必能胜任。”
邯郸荣刚健敢为,为人机敏,正合荀攸所说之“严猛尚威、明察内敏”这个选人条件。只可惜,邯郸荣现在还在赵郡,他的父亲还在给他活动,他虽被举为孝廉,可帝国共百余郡国,每年被举为孝廉的人有数百之多,这么几百人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朝廷或三公府的辟除的,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活动来一个美职的,估计他还得再等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下来。
荀攸看出了他的迟疑,说道:“明公可是在考虑守魏令的人选么?”
“卿以为何人合适?”
“最合适的当然是君卿了。”
荀贞大摇其头,说道:“君卿,我之股肱也,不可去。”
许仲在义从中威望极高,全靠他在军中,荀贞才能省出许多力气,和荀攸一样,他是万万不离开荀贞身边的,而且再则说了,许仲脸上有伤,依汉制,他也是不能出仕为吏的。
“君卿既不可,退而求其次,荀成可也。”
荀成虽然够不上“严猛尚威、明察内敏”的条件,但他是荀贞的族弟,自幼便与荀贞亲善,黄巾乱时,他跟着荀贞一块儿起兵,初掌辎重,后将兵,数获擢升,在荀贞军中诸人中,他的威望仅次许仲,最重要的他是士族出身,由他去坐镇魏县,足能保魏县万无一失。
荀贞想了一想,却否决了荀攸的这个提议,说道:“仲仁自从我起兵以来,先掌辎重,后将兵,学骑射,读兵法,先后在军中多个职位上历练过,如今已知兵事,亦我之股肱也,我正准备大用他,用他来当君卿的副手,军中一日不可缺他,不可委以外县。”
荀氏宗族虽众,可荀氏是儒学世家,知兵能战者不多,现在跟着荀贞的只有荀攸、荀成两人,而在军中任职的又只有荀成一人,他是绝对不能离开军中、改任文职的。他如果改任文职,那也就是说,数千义从步骑里将再无一个荀氏子弟掌兵,万一有变,必将会令人悔之不及。
“君卿、仲仁均不可,再而退求其次,陈褒可也。”
陈褒也够不上“严猛尚威、明察内敏”的条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