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宽仁信义刘玄德(下)(4/6)
定,地方多有盗贼,道德沦丧,为了敦厚风俗,使百姓重新知道礼义荣耻,所以才因为他的孝顺而恕免了他的罪过,但如果再有下一次,那就一定要罚之不饶了。
这个吏员感动地涕泪横流,当天就辞了吏职,奉着老母回家去了。
荀贞扪心自问,这件事要换了是他,他会怎么做?
刘备尽取钱财,给这个吏员,让他奉养老母,荀贞也会这么做,但荀贞不会把钱财给这个吏员,而是会直接送到他的家中,至於这个吏员,荀贞绝不会饶恕他的罪过,该怎么治罪就怎么治罪。与刘备相比,刘备更多的是用儒家之术来定案断罪,荀贞则更多地是依循法家之道。
刘备借车给士子,荀贞送千里马给他驾辕,那么刘备饶免这个贪赃的吏员,荀贞又该如何拆招应对,以不使刘备专得美名於前?
他细细思忖,手书檄文一道,召来岑竦,把这件事告诉与他,问他道:“你可认得此吏?”
岑竦是易阳县人,认识这个吏员,答道:“认得。”
“‘知耻近乎勇’。此吏恸哭辞职,是已知耻矣。孝而知耻,可以用之清厉风俗。你拿着我写的这道檄文马上出城,待追上玄德后,把我的意思告诉他,他如赞同,你就亲持此檄去易阳县尉府,叫易阳县尉辟除此吏,重再用之,……辟除此吏的时候,你要跟着去。”
岑竦在易阳是以孝闻名的,他和这个吏员必有共同语言,由他去办这件事最是合适不过。
岑竦应诺,持檄而去。
五天后,岑竦归来,却是将此事办成了,面禀荀贞,说道:“功曹深服中尉‘再辟用此吏,以之清厉风俗”之言,竦与易阳县尉府的吏员去到此吏家中,对他宣读了中尉的檄文后,他感激泪流,伏地遥向中尉府再拜,对我等说必尽忠竭力、清厉县中风俗,以不负中尉之用。”
刘备行县数日,固因借车、恕贪吏之罪而赢得了名声,可荀贞见招拆招,却也收获了贤义的美名,使他在郡中的名望更进了一步。
接连两次借由刘备之举再获美名,荀贞很有点将遇良才、棋逢对手的感觉,从最初的“故作调笑之言”到生出刘备“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之叹,再到现在,他的想法又是为之一变,倒是有些“乐在其中”,很期待刘备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