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6/12)
豫州不产马,荀贞的部曲步卒多,骑兵少,骑兵一直保持在二三百骑上下,多时二三百,少时二百余。
他不是不想扩充,一则战马不易得,与黄巾作战以来,虽或得自缴获或得自皇甫嵩拨给,前前后后也得了些可用之马,可有得就有失,他的本部骑兵打了这么多仗,不可能没有损耗,得与失相折合,也就是保持数目不变罢了;二来,养骑兵太贵了,“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养活一匹马的粮秣相当於小康之家六口人的口粮,再加上骑士的ri常所需,只他现在麾下的这二百来骑就很费钱粮,差不多等同於他麾下另外那二千余步卒的需费了。
从黄巾作战半年多,他确是得到了甚多财货,但钱之一物只是用来流通的,钱之所以为“钱”是因为人们约定俗成、可以用它来购买东西,究其本身之用,不过是些铜铁金银而已,不能吃、不能穿,在买不到太多的粮食、战马、军械时,有再多的财货也是无用。
刘豫的厩马定非常马可比,完全可以充当战马,得此百余匹厩马,他的骑兵就能增加百余。荀贞心道:“先前我检视郡兵,其兵士固多非悍勇,然郡骑里的那百余匹战马却俱为良马。我常忧良马难得,帐下的骑兵太少,却没想到方来赵国半个月,便就得到了两百余好马。”
得了好处,当然要拍拍刘豫的马屁,荀贞立在堂上,再次赞美刘豫。
刘豫掀须欢笑。
诸侯王国的官吏不仅奏王之恶,亦奏王之善。王有恶举,则朝廷罚之,而当王行善,朝廷却也会奖励之。如刘衡之父刘乾,为恶不孝时朝廷削其中丘县,而后当他改悔前过时,朝廷又复所削县,重把中丘划入了赵国。
刘豫出厩马给郡兵算是“善”了,在座的国傅黄宗、国相刘衡,包括荀贞都会把这件事上奏给朝廷的。捐献百余匹厩马不算大事,朝廷不会因此奖励刘豫些什么,可通过此举却能在朝中得个好名。万一哪天他不小心犯了错事,看在他过往名声不错的份儿上也许会被宽宥一二。
刘豫请荀贞归座,话入正题,问起马服山之战。
荀贞初为中尉,之前也没人教他,不知道该不该对刘豫讲国中军事,转脸看向刘衡。
刘衡不知道荀贞的意思,以为荀贞是想推功给他,让他来回答刘豫之问,却不肯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