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沙丘台上旧时月(四)(2/5)
万军之中刺死华雄,张飞长坂坡只带二十余骑惊退曹操追军,说来都令人不可置信,也正因此,他两人以勇武自傲,瞧不起刘校尉的落荒败逃。
刘备如今还年轻,虽有些城府,尚不及日后之深沉,涿县他又是一方小霸,身上带有轻侠之气,亦小看刘校尉,口中不言,心中想道:“这等庸人也能职掌北军一校,位居校尉,吾辈英豪却苦无出头之地!可叹可叹。”刘备没有学过兵法,老实说,他对行军打仗并不精通,不过虽不精通,却不妨碍他鄙视刘校尉。鄙视完了,他转头望向中军的望楼,又想道:“贞之吾兄此时想必正於望楼上陪从皇甫将军。我观皇甫将军甚是爱他,也不知他战场是何等表现?我听说他颍川、汝南、东郡多立战功,常居军中第一,总不会不如这个刘校尉吧?”
就像荀贞见识到了北军的那几个校尉和皇甫嵩麾下的那些州郡士的才能后,觉得他们也不过如此,由此少了几分对汉室和天下英雄的敬畏一样,野心勃勃的刘备和有虎狼之勇的关张见到如雷贯耳、闻已久的北军校尉居然被同等兵力的黄巾击败后,亦顿生轻视之意。
这次黄巾之乱不仅动摇了汉家本就腐朽的根基,而且一下挑开了汉家身上的遮羞布,参与平叛的这些校尉、司马们无不是朝中的“勇将”,地方的“士”,战场上却大部分表现平庸。曹操、刘备、孙坚、董卓等等这些日后的诸侯里有很多人也参与了此次的平乱,汉兵的表现尽落入他们的眼中,也不知他们中有多少人和荀贞、刘备一样从此暗自蔑视朝廷王师?
这些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后而起的边章、韩遂等等之乱却绝对有这个原因。
……
刘校尉大败归营,皇甫嵩於当天下午再次召开军议。
跟从皇甫嵩后来的荀贞、傅燮诸将今天上午亲眼目睹了广宗死士、丈八左豹等骑的勇悍,尽数收起了骄兵之气,不敢再小看冀州黄巾。尽管上午的大败略微有损士气,但注意到诸将不再轻视敌人、态改为慎重之后,皇甫嵩还是很满意的,心道:“骄兵必败。我部转战数郡,平定两州,部将自恃有功,多有骄兵之气。冀州黄巾,大贼也。以我骄兵敌之,恐怕会落败。现如今通过上午一战,改变了诸将骄傲的态,却倒是好事一件。”
别看皇甫嵩诸将面前从来都是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