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五)(3/6)
。”
“三来如何”
荀贞瞧了瞧前头引路的宗员,放低声音,说道:“三来,卢公所部多为天下诸郡兵,而董中郎所部多为凉州秦胡,将军初至,对他们也还不太了解。既不知彼,也不算知己。因此之故,贞以为傅司马所言甚是,我等还是稍微等些时日,待将军亲自摸清了贼兵的虚实后再做打算为好。”
黄巾乱起,为了平乱,朝廷倾尽全力,先后征募到了五六万兵马。
这五六万人来源不同,有的是戍卫洛阳的部队,如北军五校,有的是从洛阳周边招募来的,有的则是郡国兵。根据来源之不同分为两路,皇甫嵩、朱岿带一路主要是招募来的三河骑士、京畿精勇,共计四万余人,而卢植所带之一路则主要是由北方的诸郡国兵组成,计有两三万人。——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来源,即董卓所带之凉州羌骑。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说起来皇甫嵩现在麾下足有五六万之众,但除了他的本部外,对卢植、董卓的旧部他都不熟悉,既不“知己”,又没与张角交过手,也不“知彼”,确实不适合急躁浪战。
事实上,除了这三点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荀贞没有说出来,即:临阵接连换将,军心不稳。从卢植出京到现在,短短几个月间,加上皇甫嵩,冀州汉兵的统帅已经接连更换了三个。先是卢植被诬获罪,槛送京师,接着董卓浪战,又兵败失利,朝廷的诏书已经下来,令他等皇甫嵩到后便立刻去京都领罪。前线主将接连获罪,连战不利,军心岂会安稳士气必然不高。
荀贞想到这里,不由想起了董卓前不久的战败,心道:“董卓久经沙场,乃是西凉悍将,凭借战功,从一个小小的羽林郎一步步升迁到今日之二千石,岂会不知临敌需当稳重,最忌冒进而却一奉旨代卢植击广宗,刚至营中席不暇暖便就催军急进,浪战城下,恐怕也正是因为‘临敌换将,军心不稳’之故啊,所以他急於取得一场胜利,以安定军心,却不料反而战败。”
皇甫氏将门世家,皇甫嵩精读兵法,对这些道理他一清二楚,之所以询问荀贞、傅燮等人,其实是怕诸将因为连胜而气傲轻敌,此时闻得荀贞、傅燮两人之言甚合他的心意,当下颔首说道:“二卿之言,正合吾意。”他仰脸望了望天空,复又说道,“夏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