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4/5)
相助,对荀贞将来的仕途当然会大有益处,可这样一来,却也势必会被宦者敌视,如今宦官势大,搞不好早晚有一天会因此获罪丧命。
荀攸舀过信,展开观看,一目十行地看完。荀贞问他:“公达,你怎么看”荀攸说道:“袁本初之志,人皆知之。事成,有功国家,事败,无愧家声”
戏志才寒门出身,虽也是士子,不如荀攸在面对宦官时立翅定,他更多的是在为荀贞权衡利弊。荀贞心知十常侍虽然权倾一时,却如冰山,已不能长久了,而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跻身入袁绍的政治集团,对他来说却是大利。他抚掌赞道:“公达所言,深得吾心。”心中想道,“曹cāo真是我的贵人,这次却是吃了他的人情了。”他与曹cāo虽彼此“一见如故”,但相处的时间不长,老实说,他没有想到曹cāo会这样不遗余力地帮他,忽然想起乐进、文聘,再又看看眼前的荀攸和戏志才,不觉起了点内疚之意,心道,“孟德兄啊孟德兄,你这般对我,我却是对不住你了”
……
圣旨下来的第二天,皇甫嵩召集诸将,於帅帐军议。
军议没什么好说的,圣旨里讲得明明白白,令皇甫嵩必须在五天内动身西入冀州。
朝廷催得这么急,却是因为冀州的战事陷入了僵局。
冀州的汉兵本是以卢植为将,卢植刚开始打得很顺,自入冀州,“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可在张角等走保广宗后,两边就陷入了僵局。黄巾军不擅野战,守城却没问题。广宗城墙高厚,城中黄巾兵多将广,难以强攻,因此卢植“筑围焪堑”,用出了围困之计。天子遣小黄门左丰来督战。小黄门品秩不高,六百石,可却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人,“掌侍皇帝左右”、“关通中外”。这左丰是贪浊之人,卢植帐下的亲信就建议卢植“以赂送丰”,卢植与皇甫嵩一样,坚决不肯行贿。左丰千里迢迢地跑一趟,什么好处也没捞着,回到京师就进谗言,对天子说:“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天子大怒,遂槛车征卢植,改用董卓为将,攻广宗,临阵换将本是大忌,董卓虽名震西州,却也不是百战百胜的,结果不克,打了个败仗。
刚好这个时候,皇甫嵩平定了东郡。
朝廷无奈之下,只好再令皇甫嵩西入冀州,接蘣董卓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