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刚孝好义朱公伟(下)(3/8)
俗,郡吏视守如君,君有难,臣当急之,朱俊便赢服间行,带了数百金到京师,贿赂主持章奏的官吏,把州牧的奏章加以改动,尹端因此被免了死罪,被输作左校,也就是服劳役。尹端喜於降免而不知其由,朱俊亦终无所言。
——这个尹端不太知名,但却在一个名闻天下的将军部下当过司马,即“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张然明,并和另一个将要横行天下的人共过事,即董卓。永康元年(167年),也就是七年前,时任护匈奴中郎将的张奂遣同为军中司马的尹端和董卓并击犯边的羌人,大破之。
朱俊救尹端之事最后还是被人知晓了,继任的太守喜欢他的“忠君好义”,把他举为孝廉。一被举为孝廉,身价便就不同,朱俊节节高升,再迁兰陵令。再后来,就是他被拜为交趾刺史,平定孔芝、梁龙之乱了。平乱后,他被封都亭侯,征为谏议大夫。
戏志才说道:“‘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朱公是个刚毅有决断的人啊!”小损大益,换而言之就是风险投资,这样的道理人皆知之,但又有几人能下决心倾尽家产去帮助一个郡人,以求得到更大的收获呢?朱俊就能下这个决心,而且他还成功了。
“刚”的人,荀贞见过不少。早在西乡时,他就见识了秦干的刚强,到郡府,又见识了钟繇的刚直,阴修离任后,他又见识了文太守的刚愎,现在又将要再见识一下朱俊的刚毅。他心道:“朱俊刚毅,也不知是不是个好打交道的人?”朱俊、皇甫嵩一来,他这个郡兵曹掾就得配合他们作战,如果朱俊不好说话,以后的日子不太好过。朱俊来了,解了他的左右为难,这很好,但要是这个人不好交道,又不太好。
胡思乱想中,到了县外。
离开阳翟半个月了,虽只半个月,恍若许久。在这半个月里,他做下了几件大事,克复两县、渡河诱敌,并把自己的人马扩充到了三千人。此次回来,他远望城墙旧貌,回忆半个多月前在这里艰难地抗击波才,再忆及南下的犯险,感慨良多。现在朝廷大军来了,终於走出了这段艰苦的日子。
此时已是傍晚,田中劳作的百姓荷锄而归,路遇荀贞,奔走相告,沿路百姓越聚越多。他克复两县、渡河诱敌的事儿已经传开,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把这两件事儿传得神乎其神。阳翟是郡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