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守城初战(4/7)
守城名为“守”,不是只“守”就行的。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攻守结合才是守城的正道。
戏志才话音刚落,一人急声反对,说道:“右兵曹史此言差矣!”
反对的是五官椽韩亮。
文太守问道:“韩卿有何高见?”
“虏兵盛,怎可与争锋?吾卒少,攻之不足,守则有余。虏众方到,士气正高,我军不知其虚实,贸然出战,或会失利。一旦失利,军心不稳。眼下之计,宜先坚守,然后徐思方略。”
韩亮年老,不如戏志才有锐气,但是,他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黄巾军再没有纪律、再兵器简陋,也有两万来人,而且到目前为止,还不断地有人从四面八方络绎赶来。
而城中现只有郡卒三千,需要防守的城墙有四面,加上钟繇这几天招募来的壮勇以及城中大户们贡献出来的一部分宾客、徒附,每面城墙上也只有千人上下在守卫,留出来的机动部队更少,不到一千人。这么点人手,守城也许够了,出城作战,远远不足。
须知:乱拳打死老师傅,蚂蚁多了能食象。派出去的人多了,会削弱城防力量;派出去的人少了,则就极有可能会如韩亮所言,被数万黄巾吞没。一旦首战失利,对军心、民心都是个很大的打击。
钟繇、杜佑、郭俊等人不太懂兵事,听完戏志才和韩亮的话,觉得他俩说的都有道理。文太守也犹豫不决,不知该听谁的。
费畅非常赞同韩亮的意见,忙不迭地说道:“韩曹椽所言极是!贼兵人多势众,我军兵微将寡,当此之时,正该坚守,不宜出击!朝廷应已接到了明府此前送上的急报,或许不日就有援军开到,与其冒险出击,何不如据城坚守,以待外援?”
荀攸不以为然。他的性子外怯内勇,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本是话不多的,此时忍不住了,从荀贞身后转出,说道:“费丞此言大谬!”
文太守问道:“为何?”
荀攸说道:“墨子曰:‘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於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今贼兵临城下,气势汹汹,吾等岂能避而不战,空等援军?如果这样,是涨敌人斗志,灭自家威风,我军士气必衰,城不能守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