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乡吏残民(2/6)
然后去乡佐院中支钱。”乡佐管钱。黄香虽请辞了,但他手下的佐史没有请辞,现在暂管乡中的财物收支。
这佐史应了,却不肯走。荀贞问道:“怎么?还有何事?”
“荀君,这钱给了置里边之后,要不要按以前的惯例向乡中征收?”
荀贞才刚来上任没几天,而且自上任以来,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阅读往年的简书案牍上,说实话,对乡中日常的工作运转还不太熟悉。他问道:“这钱以前都是从乡中征收的么?”
这佐史理所当然地说道:“那是当然了。……,咱们只是个乡,又不是县,收来的赋税都交给上边了,平时也没什么节余,又要维护官寺,又要维持各种日常开销。让咱们出钱,咱们哪里有钱呢?”
“县里知道此事么?”
“最先就是由县里批准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
荀贞略微沉吟,说道:“既是由县廷批准的,就按此征收罢。”
佐史应了,还不肯走。荀贞耐住性子,问道:“还有事么?”
可能是因为堂内冷,佐史呵了呵手,暖了下脸,继而笑嘻嘻地说道:“荀君,往年的惯例都是支一收二。”
“支一收二?”
“也就是向乡民征四只鸡,两千钱。”
荀贞心道:“我从仲兄学经时,偶尔听他议论时政,十句话里有八句都是‘州郡以下,无不贪放狼藉’。几年前,时任尚书令的桥玄表奏太中大夫盖升在任南阳太守时,受取数亿以上,应免职禁锢,没收财贿,但是却因盖升於天子有旧恩,不但没有被罢免,反被升为侍中。……,仲兄听说后,愤慨非常,以为这是亡国之兆。我虽当时口不言说,但对他这个‘判断’却是十分赞成的。仲兄并因此称赞本县的县君,说他轻徭薄赋,不事征敛,实乃本县之福。县君的确清明廉直,可是,也只是他自己清明廉直罢了。——便连这乡中的斗食小吏也贪婪残民!”
他问道:“这‘支一收二’又是从何时开始的?”
“从谢君的前任有秩开始,到现在有十几年了。”
“你刚才说这钱是向乡民征收的,但是我忽然想起一事:我在任繁阳亭长时,为何从不曾有人来征收此钱?”
“两千钱不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