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原盼(3/6)
“这个里长倒是憨厚,不似奸猾之辈。”
出了安定里,往前再有一两里地,便是南平里。
因为王屠妻女是在这儿住的,故此荀贞决定最后再来此处,继续往前走,又一两里,到了敬老里。
相比安定里,敬老里寒酸得多。
墙垣不高,砖石脱落,只一眼扫过去,就能在墙壁上看到四五处残破的地方。里门也破旧不堪,还很低矮,骑着马过,不小心都会碰到头。荀贞下了坐骑,步行入内。
里中空空荡荡,道上一个人都没有。沿着两边宅院中间的狭窄土路,三人来到弹室。
弹室外边,竖了块石碑,高五尺余,宽近三尺。
荀贞驻足观看,看了右边第一行,心中想道:“原来是父老僤的约束石券。”
他来亭中也几天了,去的里也有两三个了,却是头一个见立有父老僤的。父老僤,就是里中居民为凑钱、凑田地,“借”给“里父老”,供其日常工作所用而签订下来的券文。里父老和乡三老一样,是一种荣衔,身份介乎官民之间。
这块写着券书的石头没有经过打磨,石面粗糙不平,字刻在其上,排列得不整齐,多的二十几个字,少的十几个字,应是用钢钎刻凿而成的,淳实静穆,朴拙天然,写道:“熹平五年正月十五日,敬老里父老僤祭尊原爽、主疏左英等六十一人,共为约束石券里治中”云云。
碑文约有二百余字,大意是:“熹平五年正月十五日,敬老里原爽等六十一位父老僤的成员,在里的‘弹室’中共同立此约束石券。凑钱五万,买地五十亩。现在约定凡僤中成员按家产能当里父老的,可以借僤中的田经营,以收获的谷物等供给开销。
“家赀不足,不够格当里父老的,要把田交出来,转给其他为里父老者。田地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下去。如有亡故的,由他的后代接替。若僤中成员都因为家赀不足,不够资格当里父老,那么,原爽、左英等人可将田租出去。
最后是僤成员的名单:“如约束:原爽、左英、左远、左中间、原中遥……”。
名单中有个熟人,即日前在王家见到那个太平道人“原盼”。那天见过原盼后,荀贞问过杜买,已知他住在此地。
六十一个名字,代表六十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