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战争临近(2/3)
赵权从水里直起腰,裤子卷到腿根,双手沾满河泥。突然觉得一阵恍惚,怔怔地往四周看着。
河岸上,望楼之中,一个士卒在无聊地转着圈,与赵权的视线对上之后,各自移开目光。这个人赵权当然认识,是秦子绪的手下,秦通。据说是秦子绪本家的子侄,算是秦子绪最为信任的手下。
稍远处,隐约传来一阵阵忽高忽低的鸭叫声,那是圈养在湾河入河口沼泽地里的一群鸭子,如今已有近百只了。
稻子收成后,郭侃就带着部分士卒再次出征。此次随行的,有秦子绪、丁武、辛邦杰,还有李毅中。轮到蒋郁山留守。
为了即将的麦收,郭侃留下了二十个军卒,这个秦通是秦子绪留下来,协助梁申负责郭侃军的后勤事宜。
李毅中是第一次出征,给他送行时,赵权虽然极其忧虑,却无法阻止。但他万没想到,一个月不到,自己也要跟着上战场了。
前两天,蒋郁山找到他跟梁申,给他们传达了这一消息。
长临村所处位置看似扼守淮水要津,但无论是原来的金国还宋国,对此地都不太重视,只因此处水流湍急,河中暗礁纵横,大军很难通过这个渡口向对岸运送兵力。加上褒信至长临都是山坡小道,不利大军行进,长临村本身又过于狭小,容不下过多的军队临时驻扎。
蒙古主要驻军与屯粮都设于蔡州,离蔡州两百多里的长临也因此同样被蒙古人忽视。自郭侃军入驻以来,赵权切身地体会到战争的味道,却对外界情况茫然不知。郭侃在时,蔡州那边偶尔还会送来军情。而丁武留守长临的一年多时间,长临村便几乎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此次蒋郁山留守,大概是郭侃特地交待的缘故,蔡州那边还是有送来了两次军情。加上蒋郁山对他并没有刻意的隐瞒,使赵权终于了解到外界的一些信息。
去年年底,虽然蒙古主力已经从淮水南岸北撤,但双方零星间的战斗从来就没间断过。年初伊始,蒙古军队就不断地发动对南宋蕲州、舒州、光州、庐州等地的进攻,但均无成效。
按蒋郁山的分析,蒙古国上下对宋之战的态度差异极大。主政的耶律楚材坚决反对此时对宋作战,窝阔台汗对南宋也不太感兴趣,而部分蒙古王公贪图南宋花花世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