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中央官制(2/4)
宋太祖为了增强禁军的战斗力,多次派使臣到各地去,选择精兵,补入禁军。他命令各地的将领选出精兵,补充禁军,又从禁军中挑选强壮的士兵,定为兵样,分送各地,作为精兵的参照。后来以木梃作为样本,让各地将领照此招募士兵进行训练,等到训练完成,送到京城。宋太祖亲自检阅各地送来的士兵,从中挑选人马补充入禁军。在平定各地割据政权的过程中,宋太祖也把各小**队中的精兵收编入禁军,编入殿前司。同时,北宋初年还实行募兵制,游民、饥民和所谓的“盗贼”不断被编入禁军。这样,无论是各地方军,还是民间的不稳定力量,都大大被削弱,这对巩固统治有大有好处,而中央的军力也大大加强了。宋太祖平时也非常注重禁军的教阅,通过经常的教阅,有效的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
鉴于前代禁军骄横犯上的教训,宋太祖对禁军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他制订了“阶级法”,严明了军队内部的等级尊卑关系。各级军校,各司其职,掌握着对下级的生杀大权,使得将士不敢再轻易作乱。宋太祖一方面禁止结社,防止各种小集团的产生,另外一方面特别注意提防军中的闹事分子,毫不留情的进行镇压。殿前司中的川班内殿直因为受犒赏的事情聚众闹事,为首的四十多人全部被斩首,其余都配隶许州龙捷军,都校决杖降职,川班内殿直被废除了。在作战出征之前,宋太祖都会申明军纪,禁止烧杀抢掠,对于犯法的将士,他都会进行处罚。以前禁军闹事,大多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北宋禁军的待遇非常优厚,对于家属也有妥善的安置,这样的待遇,使禁军将士起码不会因为生活无法保障而起来作乱,减少了兵变的能性。
在兵力的配置上,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侍卫亲军驻扎在各地。京城的人马最为精强,各方镇知道兵力不敌,不敢造反。这就是“强干弱枝”。如果京城有变,在各地驻扎的禁军联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够对付变乱。这样就“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这就是“内外相维”。禁军中还有“更戍法”,在京城驻扎的禁军,轮流到边防和各地驻扎,三年一更替,更出迭入,这样使禁军有机会参加实战,提高战斗力,不至于因为长时间的安逸生活而骄惰,也因为离家在异地驻扎,顾念家属,不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