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军事思想初探(5/6)
是置身事外。元祐时设立此职,更多的是“优待元勋重德之意”。南宋以后,权臣往往借用“平章军国事”的名目操纵权柄,成为真正凌驾宰相之上的又一级行政领导。开禧元年(1205)七月,韩侂胄拜平章军国事,“一日一朝,尚书省印亦纳于其第,宰相仅比参知政事,不复知印矣。”(《朝野杂记》乙集卷13)咸淳三年(1267)正月,贾似道拜平章军国重事,虽号“三日一朝”,其实在私邸决国事,独揽大权。这时的平章军国事,相当于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北宋“政和初,蔡京自杭州还朝,何执中已任左仆射,难以去之。遂改令仆之名,冠以公相之号,总领三省,废尚书令,自治令厅。”(《宋会要-职官》1之43)“特许三日一造朝”,“三日一知印当笔,不赴朝日,许府第书押。”《宋会要-职官》1之32)。这里“公相”的意义和作用都相当于南宋权臣所拜的平章军国事,所以,《宋会要》将二者放在一起讨论,称其“侵紊”宰相职事,即事实上的宰相。③执政。宋代将副宰相和枢密院正副长官一概通称为执政,与宰相一起组成宰辅班子。曾巩《隆平集》说:“以参知政事、枢密使、副知院、同知院、签书院事,并为执政官。”《宋史-职官志》中也有类似记载。关于副宰相和枢密院长官,以及他们与宰相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还有详细讨论,此处只是简单地提一提各自的称谓。副宰相,有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等。枢密院正副长官,有枢密使、枢密副使;知(领、判)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等。
附宋理宗生平:
理宗,名赵昀(公元1205-1264年),初名与莒,又名贵诚。宁宗养子。宁宗病死后继位。在位40年,病死,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宋理宗赵昀,太祖10世孙,山阴尉赵希卢子。宁宗原立赵询为太子,后赵询夭折,另立宗室子赵宏为太子。赵宏因与权臣史弥远不和,又被史弥远废黜。史弥远从浙东访得赵昀,便将他接回临安,由宁宗收为养子,在宫中受教育,后封为沂王,立为太子。宁宗于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8月病死,他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庆。”
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