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称谓习惯(2/3)
员的称呼语呢?具体的时间,我也说不清,但是“大人”和“爷”的称呼演变过程一样,都是从“称父亲”逐渐扩大、外延,一种叫做“亲属称谓语外化”的现象与谄媚风气相结合,最龗后“大人”的语义变化为称呼官员,“爷”(老爷)变化为称呼主人、贵人。
在唐代不能用“张大人”、“王大人”来叫官员,唐代称呼官员呢,大致上有以下这么几种叫法。
一是“姓”+“官爵”。这里的“官爵”不必是全称,比如刘某人任职“散骑常侍”,往往只呼为“刘常侍”。基本上各个官爵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姓赵的“兵部尚书”和姓钱的“礼部尚书”都被称为“赵尚书”、“钱尚书”等。
二是“姓”+“公”之类的尊称,应用广泛,民间可用,官场也可用。您要是穿越到贞观年间,见了房玄龄说“房公安好”,见了魏徵说“魏公万福”,人家会觉得你这孩子挺有教养的。此外称字号、称地望也可通用,“太白今日又得新句未?”“柳河东何时动身南行?”这样。
三是“姓”+“官名别称”。比如唐人称县令为“明府”,于是张县令、李县令会被叫为“张明府”、“李明府”,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都别称“阁老”什么的。
还有诸如通称的“官人”“大官人”则多为普通庶民称呼官员的通称。
在外出的时候,见到女子叫娘子便是,见到年龄小的叫小娘子。不要随便叫小姐。唐朝没有这一称呼。此称呼出现在宋代中叶以后,用于贱称,最初指的宫婢,后来指妓女。
见到男子叫大郎就是。
见到熟悉的男子,可根据家里排行叫。例如李三郎。王七郎。
见到女叫刘十一娘或者刘十一姐。等等。
还有唐朝时候。兄弟姐妹只见的称呼也不一样。
如果你在家中男子排行老大。而之后的弟弟妹妹。可以这样叫。叫二弟不能叫二弟,而是叫二哥。三弟叫三哥。同样,姊妹叫二姐,三姐。兄弟姐妹称呼只算排序。
在中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相传此称呼最早便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有位名叫麦爱新的人,考中功名后嫌弃妻子年老色衰,便想另结新欢。但老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