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缘因私利勤王驾,谁为公义舍此身(2/6)
用‘围魏救赵’之计、以解大都之危。作势东进、欲取益都。则赵贼闻之,必然惶恐。他连败之军,肯定不敢出城抢攻,为阻止主公东进,唯有固守城池而已。……,如此,我军自可潜行出城,轻松北上。”
“那,……,打曹州?”
便在第三日晚间,王保保亲带先锋,出了城池;察罕帖木儿率领主力,尾随其后。近万人人衔枚、马去铃,悄无声息、借助夜色,迤逦远去。
河水滔滔,晨风微凉。芦苇摇曳,白鱼跃舟。李惟馨和察罕帖木儿两人皆坐在船头,一个长衣飘飘、一个戎装按剑。李惟馨居首望天,天高云长;转首看河,不见两头。他意味深长地说道:“今之时也,何如曹公?”
……
察罕军披星戴月,马不停蹄,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急往大都驰援。
“察、察罕虽走,曹州城坚。攻、攻打曹州,攻下肯定是能攻下,但、但我军也必会损失不小。如今咱们有大事在身,岂、岂能把精力浪费在这个小地方?”
……
……
“令、令赵过,待陈虎围住大都后,若、若察罕东进,则诈败退之;若、若察罕北上,则徐、徐徐追之。不需急进,三、三日内,到达郓城、兖州一线即可。只、只要能把住察罕退路,使其不能退走,便、便是大功一件。”
首先,海东在济宁、淮泗一带,不但有赵过部、并且有徐州军;一旦“我部”北上驰援,他们很有可能会抄袭后路。所以在北上之前,要先把他们解决掉。即使不能彻底解决,也要想方设法将之“拖住”。
“邓承志来了单州?”
并在这两天中,大都的“催援圣旨”又接连来了两道。关中诸将、大同孛罗帖木儿也先后檄文天下,积极响应“勤王救驾”。
因此,第三步就是:传令晋、冀各军,立即抽调各部,尽早东进,为“我军”殿后,以免陷入深入无援的险地。
“单州城外,似见邓承志军旗。”
他自有道理。在之前讨论驰援大都的方案时,也曾有人提出过这个办法。他否定地说道:“邓贼多智,其党洪贼狡诈。他们不会想不到我军可能‘围魏救赵’;如果想到,他们肯定就会有相应的布置。沙场征战,用兵贵‘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