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沈阳(二)(4/8)
罕有。为将而能善用天时、地利者,可谓名将。了不得啊,了不得。”他夸得河光秀又激动又兴奋,话题一转,望向杨万虎,倒吸口冷气,问道,“这一位,敢是杨将军,名叫万虎的?”
关铎拿得起、放得下,事已做下,就不再招前顾后,转回案前坐下,吩咐:“叫东边的信使进来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信使道,“自比孔明,以小邓为刘备了。”
这两桩事,正是杨万虎得意之笔,搔到痒处,他面色稍和,勉强抱了拳,道:“见过关帅。”朝关铎身后望了眼,问道,“我家将军没来么?”
“是。”
“东牟山援军刚刚出营,邓帅正在左右司督促后续粮草。”
毛居敬看他出神,轻声道:“大人?”
“见的人不多,有个叫乃剌吾的鞑子,一次酒酣,当着小人的面,鼓勇举鼎,着实有些蛮力。”
“是。”
只有关铎,把所部磨砺得如枪、如剑。枪为百兵之祖,剑为器中王者,枪可远、剑可近,枪可刺、剑可削,枪可横、剑可挡,什么仗都能打。十年磨一剑,万日苦练枪,辽阳红巾之所以能纵横辽东多年,他的军队才是其中真正的中坚。
加上他儒生出身,礼敬文士,幕府人才出众,堪称: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将勇则军威固然不错,但并非猛将就一定能带出能打的兵。所谓“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做不到兵卒有制,“虽贤将危之”,再猛的将军也没用。乃剌吾酒酣举鼎,性格毛躁,观其行可知其人,徒一个勇夫耳,不值得重视。
“这倒不是,洪继勋傲是傲了点,但绝非忘恩小人;邓舍对他算是有知遇之恩,听姚总管讲,他府上中堂有面屏风,上面写了八个大字。”
总算亲眼见到邓舍,一看,未及弱冠。又有句俗话,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对一个壮心不已、有着雄才大略的老人来说,叫他去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有多大的能力,比登天还难。
这个问题,他每次都要问的。那信使道:“纳哈出防范甚严,小人除了见他,出不得馆阁一步。不过回来时候,见着一支城头换防的鞑子,军旗不振,士气低迷,不少面有菜色,军器五花八门,用骨镞、木枪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