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 南下(3/4)
地形不熟,当时又没有混元一宇征战建立政权的需求,所以清军一触即回,和史可法的布置应该是没有任何关系。
真有必要的时候清军还是会选择不断南下,多铎从北京出来先打到河南,再从河南南下到徐州淮安,下扬州渡江至南京,再打到杭州,不一样是水网密布和闷热天气?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入关,具备了建立全国政权的条件而已。
这帮通古斯人其实是把华夏给研究透了,不管是一定要剃发和留辫,对儒学的保留,对北方官员的器重和南方官员士绅的打压,以及对投降明军将领的利诱和利用。
利用完了就当夜壶一抛,然后再利诱新人。
对三顺王先重用,到康熙时期就断然撤藩。
在政治上,这些野人真的是涮卷涮到了满分。
闵元启早前认为剃发令是多尔衮昏了头,后来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从皇太极时代就有汉官和满洲贵族建议从汉俗,北魏孝文帝就是一个例子,从汉俗建立一个庞大帝国,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皇太极断然拒绝,甚至还再三强调,满洲旧俗不可更易,后世子孙也绝不可放弃。
到多尔衮入关,局面顺利之时推行剃发令,可能是时机偏早,但这个政策是满清的国策,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更改。
这些野人比他们的前辈更有自信,是要汉人从胡俗,以满制汉,以满压汉,是要打断汉人的脊梁骨,断其风俗传承,以汉服满,他们要的是这样的满汉一家,而不是汉满一家。
再利用文字狱来断明末开放的学术氛围,再关闭海疆,断绝对外贸易往来,其后的二百多年果然就是一潭死水,这样的统治对殖民政权来说当然是异常成功,虽然起义不断,但都未能动摇其统治根基,甚至后来被巨舰重炮轰开国门,其又能用买洋枪洋炮和借洋债的方式来续命,若不是后来皇室过于贪婪,成立皇族内阁后断了汉人士大夫的念想,怕是能成功再转为君主立宪,中国的命运仍然为一个小小异族所掌控。
对这样的敌人,闵元启是再怎么小心也不过份。
现在这个时期,当然还是要把流寇给提出来,崇祯刚死之时还是颇令天下军民百姓愤慨,连清军入关都是用的替崇祯吊丧伐罪兴义师报仇的借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