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人才(2/4)
梁世发已经离开百户十来天了。
他从百户所出发,弄了个挑担,放满了精心挑选的货物,假扮成走街串巷的货郎。
只有这种职业会出没于各个村落,哪怕是偏僻的有些风险的村落也去,不然的话出不脱货便赚不到钱。
这是在特定时代的商业上的补充,很多偏僻村落距离集镇和县城数十里远,长期的闭塞封闭使那里的人们畏惧出远门。这些地方只有里甲收税时才会有人上门,也只有在交夏税和秋税时村里的人们才会大举出动,售粮换钱交税,一古脑的把半年的事情忙完。
货郎对荒僻村落相当重要,这里的人们很难得出远门,也没有多少购物需求,集镇很常见的各种铺子在这里均不见踪迹,因为越是偏僻地方就越是穷困,购物需求和消费欲望均是很低。
梁世发带的东西相当便宜,针头线脑一类的小东西为主,既是家用需要,价格又不贵,这才是货郎走乡串村赚钱的秘诀所在。
梁世发一路向南,花五天时间便到盐城县,那边除了少数集镇外大半都是相当偏僻的村落。这也并不奇怪,盐城县此时十余万人,有几万人住县城和城郊一带,几万人散落在最少五六千平方公里的地方以煎盐为生,到处都是以团和灶命名的村落,除了灶户外,多半人口俱是以种地为生,只是到处俱是盐碱地,产量收成相当一般,百姓普遍要比淮安府那边穷困的多。
梁世发在几个荒僻村落遇着多股土匪,好在他这样的货郎身上货物加起来不值二两银,而且这些土匪多半出自这些村落,这年头的土匪也自有规矩,抢掠多半是到远处集镇,那里可以抢的东西多,绑票则是绑富人为主,这时候的穷人家里未必拿的出一斗粮,银子更是罕见的稀罕物,只有交两税时人们才直接卖粮换银,还得叫粮商盘剥一道,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将繁琐的实物交纳和一些杂役折纳在田亩里,以白银交税减轻百姓负担。结果便是到了崇祯年间,卖粮交税使百姓损失不小,各种地方杂税徭役也是丝毫不少,而且条鞭法贯彻执行的并不彻底,很多地方是交银两,又有不少地方还是交粮,大明的财赋制度实在是太过混乱。
梁世发沿着小道行进,前面是三灶台村,这个名字在附近已经出现好几次,估计整个盐城县四周百里最少有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