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营中(3/4)
万历之后官府便不太管衣袍料子和颜色了,江南士风开放,也体现在衣袍式样和颜色上,不仅有人穿蓝色绿色青色,亦有人穿红色或黄色,千奇百怪各种式样颜色俱有。
江北到山东的民风较为保守,人们多半喜欢穿蓝,也有很多地方还是喜欢穿原色,毕竟省钱省事,当时的染坊水平高低不同,染的色参次不齐,保持的时间也不一定,要想省事还是穿原色较好。
当时的传教士的书中也有记录,大明很多州府的男子俱是穿灰白色的原色衣袍,大方雅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令人感叹非同一般的文明。
不过那传教士可能见的都是城市居民或是生员缙绅商人阶层,若他到民间见最困苦的穷苦农人,可能记录便会大为不同。
闵元启想用原色制军袍,不过按江北这边的风俗原色穿着不太喜庆,可能费力不讨好,他只得从灌南县城那边请了印染师傅来,就近在军营这边对布匹上色印染,大明军队尚红,比如鸳鸯战袄便是染成红色,闵元启也就没必要违背传统,所有新制军袍俱是染成红色。
江北地方不够富裕,染色行当又都各有不传之秘,几个雇佣来的印染师傅都各藏手段,染色慢布匹原料不足,虽有不少妇人被召来当裁缝,十来天下来军袍才制成一半,进度也真是够慢了。
在王鸣远耳听到跑步号子的时候,四百余人的军人也刚刚跑完了五圈,各人头上都是汗气蒸腾,远远看去这一群人头顶象是顶着云彩一般。
很多人发出赞叹声,不少青年旗军眼神里满是嫉妒和羡慕,同样是青壮男人,人家就成了一天六升精粮的精锐旗军,自己却还在外头挖地,只是报名迟来了几天,又不是王三益和李国鼎百户里的,疏远一层便没有挑上。
传闻中的下一次募兵尚不见踪影,可见的便是每天旗军们的操练。
这校场一圈便是一里多路,每早起来洗漱了先跑五圈,然后休息片刻后吃早饭,接着便是练列阵,来回的变换左右前后,不停的转身再转身,光是站立和转身姿式便是一次接一次的苦练。
再练鸳鸯阵法和小三材等诸阵,下午便练拳法,刀牌,枪法则以小队对抗形式来练。
王鸣远是不折不扣的秀才,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兵书也当闲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