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提醒(3/5)
附的官员也有,但多半的官绅生员要么选择不合作,要么就起兵反抗,事败后殉国的不少,隐居避祸的也是极多,所以不可一概而论。
对朱任重来说,此前的疏忽和不够警醒简直是要命的事,还得靠眼前这个小辈来提醒,实在惭愧,而由此产生的感激之情也就相当真挚,并不虚伪做作。
闵元启微微一笑,拱手道:“老伯叫我一声元启就行,以朱家的财势,就算没有晚辈提醒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不然,曹州刘一心求财养兵,割据地方,不小心的话会着了他的道。”朱任重笑道:“好在我家和魏国公府向有来往,不过老魏国公在崇祯十四年殁了,小魏国公不太好打交道,现在我家与诚意伯府往来较为密切,也替诚意伯府包销盐货,明天我就派人多送三千银子到南京,请诚意伯修书给曹州刘,我再送两千给曹州刘,五千银子买个平安,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三千两买封信,当然不是那种虚头八脑的“八行”,而是请诚意伯将朱家的利益与诚意伯府挂在一起。
刘泽清虽然骄横无比,但对需要巴结奉迎的人就是十分的曲意小心,迎合拍马无不用其极。现在刘泽清正在与东林党的高层往来密切,而刘孔昭一则是掌兵的勋贵,在南京城中地位仅次于史可法,魏国公和守备太监几人而已。而且刘孔昭和东林党的关系相当深厚,往高弘图,姜曰广等人时有往来,这些事在高层眼里是洞若烛火,东林党的内核是史可法和诸多高官,在地方上有钱谦益等有名望的清流士绅,还有复社一众小友摇旗呐喊,在全国来说,崇祯年间的东林党从未如天启四年前那样掌握大权,但就南明一隅之地来说,东林党的势力肯定是南明第一。
除了朝野有官员士绅生员名士之外,在外还有左良玉和刘泽清等掌握兵权有实力的强藩为援,所以说史可法真的是愚不可及,党内同志因为当年万历年间福王夺嫡之事对福藩充满疑忌,认为坚不可立,史可法本人也是对福藩并不看好,甚至也赞同七不可立之说,但事前事后首鼠两端,举棋不定,按当时东林的实力,如果抢在马士英等人之前先拥潞藩,大义名份到手,马士英和黄得功等人也无法拥立毫无根基的福王抢夺君位,大势一定,整个南明的局面就截然不同了。
可惜史可法举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