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哨楼(2/5)
为整个大河卫乃至淮安府赫赫有名的强横人士……
地方上出了这么一个有能力,性格果决,敢作敢为的豪杰好汉,对普通的旗军来说这样的人固然是有相当的传奇色彩,就算是李国鼎和王三益这样的论官职比闵元启高半级,还算是长辈的同僚来说,对闵元启崛起和眼下做下大事的结果就只有暗地里的赞赏和明里暗里的支持了。
两个百户相连的道路就是村道,路边有一些灌木从和稀疏的林地,这一片近海地方算得上是地广人稀,但林地稀疏是因为这时代的人们多半还没有大规模植树的习惯,同时在平时过日子又很少有机会用焦煤,引火烧锅多半是用秸秆和树干树枝,再加上大规模的煎盐需要芦苇枯草和树枝,砍伐不停的结果便是从林越来越稀疏,甚至芦苇湿地都被缙绅大户们给占了,徐光启当初想改煎为晒,主要原因也是淮扬盐场四周的草场都归私人所有,灶户们得花钱向这些人购买草杆芦苇树枝等一切引火物,等若是百姓们又被大户们盘剥了一道,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煎盐的军户们在内……
只是徐学士学究天人,却始终迈不过人情世道这道门槛,他的好学生孙元化也是一样,讲铸炮等技术是第一等的好手,国朝第一人,但当了巡抚军门后举措失宜,根本镇不住东江过来的骄兵悍将,也没有办法调和处理好客兵与本地驻军,还有官吏,缙绅百姓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除了使国事大坏之外,自己也是被处以极刑……
十来人的队伍在小道上行走,快要到响午的时候接近第三百户,若是往常这种农闲时,在村外很远处就能看到东头冒起的浓烟,军户们除了少数去所城或附近大集镇乃至县城府城揽工的之外,大半都是留在家里煎盐,借此来贴补天时不好农田减产的损失,同时也赚几个活钱收着,以备非常之需。
但今时今日却是一点儿烟气也没瞧着,就连那些平日里在收集枯枝的半大孩子们也是丝毫不见踪迹,最多是有一些扛着粪筐的娃娃们,还没有筐子高就开始在村头道边拾捡粪便,驴马骡粪或是鸡粪这些东西都算是一宝,娃娃们被打发出来做这些事无非就是大人们给他们找些正经事做,多半也没指望他们能成功,有个七八岁大的娃娃不知怎地发现了一大块驴粪,正在欢呼大叫,猛一眼看到王三益和李国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