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路旁(3/4)
的路途之上便是可见大片的盐檩和堆积出来的盐丘,人们在耕作之前会用工具把田亩里的盐碱铲除推出农田,堆积在田亩一侧,天长日久,便是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盐丘。有的地方会有这些干硬的盐丘去制作硝盐,海边这里却是不用,现成的海水煎盐,大片的盐丘无人理会,逐渐堆高。
这一片土地,最宜耕作的是黑豆和高粱这些耐盐的作物,小麦和高粱,黑豆的产量都不高,平均亩产一石,甚至不足一石。
在盐碱形成严重的时候,大地一片雪白干硬,人们走在田地之上,脚下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放眼看去一片雪白,大地象是落了雪,结了霜,而实际上就是大片的盐碱而已。
在李国鼎和王三益向着第三百户走动时,两人开始注意两侧农田作物生长的情形,去年的干旱加上土地原本就缺乏肥力,道路两边的农田里作物的长势都不太喜人,甚至可以说是明显的看的出来又要减产了。
王三益掏出自己的白铜烟锅,李国鼎则是将腰间荷包里的烟叶取出来,两人一起将烟丝塞的不松不紧,然后吹亮火折子,点火后烟丝燃烧,青烟袅袅升起,两人脸上有一些苦闷之色,又似乎有些释然和轻快。
“收成不行是意料中的事。”王三益吐了口烟,苦笑道:“我早就想好了,不行就亲自到卫署里和上头打官司,看看能不能叫上头开恩,少收一成到两成。”
“到时我和你一并去。”李国鼎道:“上头绝不能叫军士们活不下去,这是有先例的!”
说起来,两人脚下的这些土地多半已经不属于卫所,也就是不属国家所有。原本按太祖高皇帝的部署是赐给卫所田亩,军士们各耕其田,农忙种地,农闲操练,遇事出征,无事屯戍,国家不仅不花钱养兵,因为给了这些穷苦人田亩耕作,这些人在操练备战的同时,还得向国家上缴子粒粮和各种应份的武器军械,比如某个卫要每年上交一百领铁甲,一千具弓矢,或是弓弦,或是胶,漆,或是纯粹的粮食,也可能是军袄袍服,反正当年分配下去的任务,二百多年下来也不曾有过改变。
但时势迁移,卫所制的破坏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卫所武官有真正的约束,永乐之后卫所武官便大量侵吞军户田亩,这种上下心知肚明的行为根本无人去管理和限制,到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