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麻烦(2/4)
的小二也有不少是卫所旗军打扮。
当然旗军壮丁最多的还是在造船场和民间屯田,漕船上也有不少,城中则多半聚集在码头处,军户田亩多半被军官侵占,有很多旗军干脆不种地了,直接在各处干苦力。
闵元启的武官袍服也没有给他添色多少,事实上根本无人在意,就算偶然有人瞄一眼,也是浑然不当回事。
淮安府城也是大城,旧城周长十里,新城长七里,元末明初时所筑,旧城还是晋时所筑,明初把夯土城墙包砖,设迎熏承恩等四门,主要的商业区还是在旧城。
新旧城间又有夹城,是嘉靖年间备倭时所修,现在主要是驻军用。
毕竟是江北唯二的两府之一,淮安府虽不及扬州,但地处南北要冲漕运中心,还是造船中心,加上盐业也和扬州一样发达,两者之间的差距也不算大。
闵元启一路行来,看着城墙与懒散的守备官兵,看着那些长枪短枪和大刀铁矛,还有盾牌长刀,少数的弓手背着长大的步弓,多半的营兵的装备也很平常,长相体貌也多半瘦弱,朝廷重兵轻军,可是这些营兵看起来也真的是平常的很。
到了老城时,商行店铺和民宅多起来,普通人也多起来了。
在闵元启的眼中,是历史感的画面更加鲜活了。一张张面孔,老小青壮,男女老幼俱有,长袍短袍,方巾网巾各式帽子,或是只有光头发束着布条的黔首,坐轿的,赶车的,推车的,吆喝的,低头赶路的,站在街口晒太阳说笑的……方言却是依旧,除了一些古韵较强的词语外,听起来和几百年后的淮安话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吃食的香味也很浓郁,淮安也是盐商聚集地,这些家伙钱财来的太容易,除了造房买田之外,剩下的事情就是研究吃食,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反正怎么花钱怎么精致就怎么来。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民间,淮扬菜在这个时候正处于早期的摸索之中,百年之后,大体上就成型了。
对闵元启来说,在街边买一笼包子,随口吃上两个就满足了,他不象普通的卫所官兵,到了淮安第一件事是出脱盐货,然后便是找个好馆子,好好的吃喝一番。
云梯关所那样的地方,最堂皇的建筑就是守御所衙门,其余的建筑就是学校,庙宇,酒楼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