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仙石粉(2/3)
仙石粉自然就是刚制出来的水泥。苏承羽深知商业包装的重要性,专门让洪思帮他给水泥改了个名字。
苏记商号刚雇来的账房先生数银子已经数到手抽筋。预定仙石粉的都排到一个月后了,要不是东家坚持只预售一个月的,他估计半年后的货都要被人定光了。
龙南那边的水泥窑每三天就能产出近十万斤水泥,每月合计卖得白银五千两,而成本不过三百两,其中大半是从龙南沿河道运至赣州的运费。
苏承羽得到赣州传回仙石粉销售火爆的消息,却丝毫不觉得意外。明末商贾极富,而且奢靡之风盛行,有什么新鲜东西很快就会流行起来。
他又抽空携宋应星去了趟佛山,在这个明代的炼铁中心买下两座炼铁炉。
宋应星则负责带人将炼铁炉改建成煅烧炉,不到十天工夫,两座高炉便开始了第一批水泥的烧制。
随后婵依也来到佛山,将苏承羽教她的那套商业推广方案在这里重新复制了一遍。同赣州府一样,佛山很快也掀起了仙石粉热潮。
不久之后,赣州、佛山甚至韶州城中最热闹的地段,都出现了一座水泥建筑矗立街中,在周围一群木质建筑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三座水泥建筑都是同样造型,大门一块金匾,上刻三个大字:财神庙。
建这三座财神庙虽耗费了不少水泥,但自从建成之后,便成了各自城中的一大景观,每天香火不绝。
甚至有人为了一睹“城中石庙”奇观,从百里之外赶来烧香。
很快富户中便开始流行用仙石粉砌墙,据说能沾到财神仙气。当然,也有不少人是看中了仙石粉墙结实耐火的特性。
佛山和龙南两地如今每三天出产四十万斤水泥,却依旧供不应求。每月可获纯利近两万两。
现在可用的人手太少,也不可能让宋应星一直搞水泥窑的事情,否则苏承羽真想立刻在各地建上十座八座水泥窑。
只能等以后培养出熟练的工匠,再让他们负责扩建了。
苏承羽大致计算了一下,眼下铁场加上水泥的收入,每月已达到四万两以上。只需要两个月左右,便能付清所有购买军备的钱款。军费开支方面暂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等以后龙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