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准备挖大坑(3/4)
理公司,解码芯片前几年注定要从香港转进口,张恪希望解码芯片协议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利润就截留在香港代理公司那里,那时别人也休想从爱达电子的税务、财务上发现丁点破绽。
能在保健品市场刚刚启动地九二年,完全可以挤进去捞一把,张恪对维持那么复杂地营销网络也没有信心,但是在利润控制上稍微严格一些。捞足钱之后。就让营销网络崩溃也没有关系。
谢剑南脱胎换骨再回国内。才真正成为东海商界重要地人物之一。
蒋薇抱怨的说:“三家公司的财务都堆到我头上,资本家都没见过你们这么剥削人的啊!”
既然叶建斌提到谢剑南以及谢剑南创办的丹津公司,在接下来的话题里不可避免的要谈到正处于火爆狂热中的保健品行业。
越秀的财务问题还简单一些,反正是空壳公司,而且以后的资金直接划入爱达电子的账户进行管理,但是就锦湖与爱达电子的财务问题就已经让蒋薇头疼了。
※ ※ ※
赶到益隆镇西首的爱达电子目前惟一的工厂,叶建斌的印象是太小,在工厂转了一圈,还不到一刻钟。
张恪自然清楚影碟机市场在突然爆发之后会变得多么残酷,只要没有别的干扰,日后的新科、金正、爱多、万利达也将突然崛起于影碟机产业,底牌能捂到最后,还是捂到最后的好,就算刘明辉也只知道爱达电子与ti有合作,但是与ti公司协议的具体内容,也只有张恪、丁槐、苏津东三个人知道。
苏津东、丁槐倒是精力旺盛,他们没有张恪那么多杂务,丁槐与叶建斌他们打了个照面,就告辞离开,对他来说,分秒必争,再说他现在对生产、市场方面的内容也提不起兴趣。
叶建斌让市场部做过调查,市场部做出两到三年市场容量将达到五十万台的预测,相对当前万燕在售的影碟机报价,市场规模达到二十亿左右,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市场了。
张恪入职隆裕贸易集团有机会就读ba,前半段就是对那些失败的、遭受重创的、陷入困境的公司进行分析,九十年代的保健品行业是必需的功课,谢剑南的丹津口服液也是经典案例之一。
看着张恪离开,蒋薇叹了一口气,对许思说:“他倒是蛮体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