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改名爱达电子(3/4)
张恪对这这段时间的忙碌也没有充分的预料,与丁槐、苏津东他们接触的时间虽然短,但知道他们属于那种敬业的人,能力又足够应付局面,但是丁槐、苏津东他们没日没夜的厂子编程、设计电路板、做试验、整肃生产,张恪自然也无法心安理得的在房间里睡大觉。给下面人发挥空间不假,关键还要自己能掌握局面,有时间就算陪唐婧到夜里十点,他还是要去厂里看两眼。
张恪挠挠头,说道:“声达电子的商誉不是很好,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改头换面,还有‘声达"这个牌子不适合影碟机,也要换……”
“声达电子厂之前的三角债务很严重,我们联络了之前有合作关系的很多供应商,都拒绝提供配件啊。不然就算临时整个机壳出来,也比现在强多了。”
一直到二月底,苏津东在最近的英文专业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ti公司放弃对vcd芯片的研发工作。
接手声达电子厂,在影碟样机研发出来之前,也不可能让六七十名工人都在家里睡大觉,原先声达电子厂生产的收录机虽然默默无名,而且收录机属于那种日薄西山地夕阳产业,但在九十年代中期好好经营还能有一定的利润,张恪更希望苏津东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整肃声达电子厂的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水平的好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飞利浦虽然早在九四年在国内设厂,筹备影碟机机芯生产基地,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预料不到影碟机市场会在九五年下半年呈爆炸式的崛起。他们的机芯供应量很可能会有所滞后。
由于万燕公司采用c-cube公司最早的定型解码芯片,这种芯片集成度低,也就意味着制造成本高、质量不够稳定,张恪要求丁槐他们在c-cube第二代芯片地基础开发样机,但是张恪相信丁槐他们在万燕的工作经历能方便他们非常快的开发新一代解码板的系统控制软件。
如果有机会改变这个令人痛惜的局面,张恪绝不会错过,他让丁槐抽出两名工程师立即收集ti公司有关解码芯片研发的的资料以及收集能影响ti公司研发决策的人的联系名单。
原型机拼装出来很简单,离真正的样机还很遥远,最主要地技术开发还是编写系统控制软件。
张恪每天晚上请一名工程师给他技术扫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