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断别人财路(1/7)
“造纸厂都关停接近一年了,老厂后面的河段里还是有刺鼻的味道,那一小段河道总是要先清理的,我先问问。”张恪心想小叔的工作也是蛮迅速的。
“特别诱惑人,你是说四凤桥饮食广场?”唐学谦笑着问。
谢晚晴还没有时间细想这个问题,要逐步实现这个方案,就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组成一座大型的造纸集团,但是整个方案的复杂程度,绝不是张恪嘴里说的这般轻松。见唐学谦颇受这个计划的鼓舞,笑着说:“锦湖当然会努力去做。”
宋培明笑了笑,他是有这种疑问,但不能真让别人以为他这么想。
“我爸上回跟我提起过这事,我就特意找人好好的问过,”张恪挠挠脑袋,因为涉及到很专业的金融知识,关键很多金融思路在九四年还很新颖,免得爸爸跟唐学谦他们太惊讶,张恪继续虚拟一个在背后指点迷津的人。说道。“造纸厂的经营模式不能作为经验向全市推广,新光造纸厂有其特殊性。根据海泰公司地报告,中高档纸品的市场缺口很大,拿这个模式去承包造纸厂。风险其实很小。如果套用到其他企业上,首先就面临两个风险,如何保证职工上缴地保证金能存本增息,不给亏空败光?这涉及到企业内部集资的问题,明年可能就要紧起来,锦湖还打算换一个名目进行;另外一个就是如何保证下面地企业不利用信用证套现?”
唐学谦皱着眉头,陷入沉思,宋培明不是学经济出身,问道:“什么叫信用证套现?”
“这次是以市政府的名义招待晚晴跟你,就我们五个人。”唐学谦笑着说。
“好,”唐学谦明白张恪的意思。拍了下桌子,禁不住站了起来。“你是说由市里出面筹建像锦湖这样的空壳公司去对下面的国企进行改制?”
大家听张恪将锦湖最终的方案吐露出来。都相当的诧然。谢晚晴都没有听张恪提起来这些计划,这可不是新光造纸厂一家,而是将目光放到海州市的整个造纸业上。当然,会因为地域分散地限制,只挑选重点地造纸厂进行整合,由于采取承包经营加约定收购的形式,锦湖一开始并不需要拿出太多地资源,只要掌握好原料纸浆的采购与产品销售两个环节即可,却能撬动整个海州市的造纸厂。
谢晚晴笑了笑,没有拆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