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一模一样的人(3/6)
志军的一切都属于“中不溜”,学习成绩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性格既不是最外向,又不是最内向,甚至长相也既不帅也不丑。
之所以让二叔在过去了三十年后,依然记得姚志军,应该源自那两件事……
八十年代末,随着胜利油田的发现,当地连续架起提油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这一带也成了全中国最早通上天燃气的农村地区。
当时的农村大都不重视教育,虽说也有物理课和化学课,可都称其为“小学科”,甚至很多学校连教这几科的老师都凑不齐。巧的是,当时我们村初中有个教化学的女老师,还是个刚毕业的师专生。
二叔记得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新女教师带着二叔他们收拾学校的几间屋子,别说那个时代了,就连我上小学时,都时常帮着学校和老师们干活。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因为当时天冷,天燃气又是免费的,学校买了好几个天燃气炉子,当时他们干活时带去了一个,点燃后,放到了一旁。
结果干完活,随手关上了屋门,所有人都忘记了角落里燃着的天燃气炉子。
当时他们打扫的这间屋子在学校的最后面,而他们班所在的教室位于最前面,二叔说两处相距大约五六百米。
直到走进教室,女老师才想起来,当场吓哭了。
二叔他们也慌了,教室里顿时吵成一片,因为都知道天燃气一旦泄露,轻则引起火灾,重则发生爆炸,危险程度绝对超过了五颗星。
就在这时候,姚志军一声不吭地站了起来,“噌”的一下跑了出去,当时二叔恰好坐在教室后窗旁,恰好看到了姚志军狂奔似箭的一幕,当时他的速度不仅远远超过同龄人该有的速度,在二叔当年的认知世界里,甚至比成年运动员都快。
几分钟后,姚志军很冷静地回到教室,只是随口对女老师说了声“没事了”,便回到了座位上。04
其实给二叔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第二件事。
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当时一个乡镇好几所中学,那时代人活得大都单调,既没有手机玩,也没电影看,大部分半大小子又对书这玩意又不感兴趣。
那是一个青春注定着伴随无聊的时代,小子们只得自己“找乐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