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还是自己人靠得住(3/4)
业后移居狮城,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这个时空的黄博涵是真正的意气风发,虽然和陆徵祥在竞选首相的时候失败,但作为一个头像已经印到钞票上的男人,黄博涵可以说已经无欲无求。
英国宣布参战之后,秦致远在泗水召开第四次特别会议,针对英国的参战制定对策。
随着英国的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算是正是爆发。
兰芳这边面对的则是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压力。
当然了,在兰芳,目前也没有“高丽”这个说法,甚至高丽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着重强调自己是兰芳人。
和战时体制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战时体制开始实施之后,兰芳所有的民用工业全部转移为军用,庞大的生产计划一直持续到1926年,这只是生产计划的一部分,如果到时候战争仍然没有结束,那么兰芳所有的工厂仍将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工厂生产出来的物资将全部作为战略储备储存起来,至于因为违约造成的损失,这不在战争委员会的考虑范围内,兰芳最大的经济实体都在秦致远和黄博涵他们的控制中,受到最大损失的也是秦致远和黄博涵,而这种时候是不可能计算损失的,一旦兰芳打输了战争,所有的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兰芳本土的兵力不会调动,因为相对于北疆区和西部省面临的压力而言,本土的防御压力更大。
英国宣布参战之后,兰芳也就无需再留手,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就成为兰芳目前的攻击目标。
心底无私天地宽嘛,黄博涵现在的身家不亚于荷属东印度时代的鼎盛时期,和那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键在于黄博涵现在从事的行业不再是种植和航运,而是工业制造,这不管是从经济价值还是社会效益上来讲,都和原来相比有不小的提升,政治上黄博涵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兰芳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首相府和国民议会相互制衡,黄博涵虽然不是首相,不能直接对兰芳社会产生影响,但黄博涵领导的国会掌握着政府的钱袋子,陆徵祥在每年审核财政预算的时候也要请黄博涵喝酒,政府每一项出台的政策都要经过国会审核,所以黄博涵的权利还是很大的。
兰芳现在已经开始实施战时体制,最重要的变革出现在政治上,为了确保兰芳政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