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渺小(1/3)
华工队开始出发,秦致远率领武装华工突前,秦致胜带着剩余的华工拖后。
但随着各方的辟谣,“油纸包”、“提醒信”什么都证明是子虚乌有之事,各路键盘侠仿佛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德国又有被黑的趋势。等到了欧洲难民潮出现的时候,默克尔在欧洲难民问题上的对策引起广泛讨论,德国人被黑成“圣母”,以至于科隆教堂事件之后,居然有人幸灾乐祸。
“毛瑟”步枪有多好呢?想想看吧,一战到二战,整整20年,日本人把金钩步枪换成三八大盖,美国人把村田步枪换成大八粒,俄国人经历了十月革命社会动荡可以忽视,就连遭遇武器禁运30年的中华民国,都从老套筒换成了中正式,但是德国人还是抱着毛瑟不放,只不过是从g98,进化成了98k。
秦致远他们目前装备的是清一色的德国造,在秦致远又找了一趟上尉,再次花掉两枚金币之后,劳工队所有的装具、武器,包括大头皮鞋和武装带,全部换成了德国造。
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士兵”。
在领导这个职位上,话太多或者是话太少都不大好,话太多就会成为话痨,话太少就会没有威信,该说的时候就要说,不能等到关键时刻才发表意见。
“德国制造”这个东西,在后世的中国,有一段时间有被神话的趋势,诸如“青岛下水道存百年德国油纸包”,“兰州铁桥百岁时收到来自德国的提醒信和维修配件邮包”等等之类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德国货也是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德国货在全球的声誉就跟八十年代的“温州货”一样,那都是臭大街的。
对面的德国人更过份,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依靠地形往下挖了大概40米,足足有15层楼那么高,那已经不是工事,而是一座地下城市。
测试结果令人吃惊,成绩最好的不是秦致远,也不是陈康健,而是平时默不作声屡屡一鸣惊人的葛立夫。
当然,这和日后法国人修建的马其诺防线相比,还是相形见拙,不过在这个大型建筑机械还没有大行其道的年代,单靠人力一点一点往下挖,德国人也算是有恒心。
相对于这些庞大的数字,秦致远他们就像是太平洋里的一朵浪花,渺小而又脆弱,等待他们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