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土豆泥(2/3)
。”等等陈述语式,这是因为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感受,注重保持礼貌距离的原因。虽然说不上谁对谁错,但是这种话说出来就有一种拒人千里的意思,给人感觉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既不如中国人打招呼来的亲热,又不利于继续深入交流。
秦致远也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对那些熟悉的或者是不熟悉的劳工们致以微笑,以给人留下美好印象。在得到善意回应时,秦致远还会多问一句“吃了没?”,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却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那种熟悉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益民公司在招募劳工时,不仅对年龄进行限制,只要20岁至35岁之间的壮年男子,而且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查,有眼疾的不要,患肺结核的不要,有花柳甚至有蛀牙的都不要。这样一来,挑选出来的劳工不说个个身体强壮,起码也是身体健康,底子不错,只要营养跟得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是生龙活虎的棒小伙子。
很快,黄富贵在楼层通道通知,底舱劳工前往餐厅用餐。
餐厅内,一侧是钢制固定的餐桌,一侧是领取餐点的柜台,秦致远一行人随意站到正在排队打饭的队伍尾端,等待领取餐点。
反正伙食费每天要扣,吃多吃少一个样,因此劳工们自从上了船,吃饭的时候专挑牛肉、牛奶、鸡蛋等营养丰富的食品,份量自然是能吃多少吃多少。
从进入威海劳工营开始,这么几个月下来,充足的营养补充最直观的成果,就是使劳工们的胳膊普遍都粗了一圈,身上其余部位的肌肉也更加发达。如果单看身体素质的强壮程度,他们和欧洲的年轻人已经没太大区别,甚至更加精干,更加灵活。
轮到秦致远的时候,秦致远随手指了指牛肉和牛奶、鸡蛋,然后就把餐盘放到食堂大师傅面前。
这事儿不能忍,还不知道多久才能靠岸呢,天天土豆泥谁能受得了。
在这一刻,他们是满足而又幸福的。
就这么一路“吃了没?”问到餐厅,秦致远感觉自己都有点饿了,从来没有感觉对“吃”这个字如此敏感。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派餐的食堂大师傅换成了洋鬼子。话说从劳工上船的那一刻起,厨房就让劳工们给包了,说到做饭,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