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土豆泥(1/3)
出门在外,同根同种,大家都难得的放下了那份对陌生人的警戒心,以及被社会磨练出来的虚伪,表现的非常亲热。
秦致远一路上刻意的观察这些劳工,最后的结论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
早晨八点,随着“叮铃铃”的电铃声,众人起身梳洗,然后准备前往餐厅吃早饭。
比如说一人问“吃了没?”,另一人如果回答“没呢。”先前那人就能能顺口邀请:“我正要去吃呢,一块?”于是两个人结伴而行,通过一顿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因为语言不通,劳工们和食堂大师傅没什么交流,劳工们统一使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食堂大师傅也不多话,要什么给什么,场面相当和谐。
又比如说一人问“干嘛去啊?”,另一人顺口回答:“洗澡。”先前那人就能顺杆而上:“正好我也该洗了,同去,同去。”于是俩人结伴而行,洗个澡顺便泡个脚,又一对好基友诞生了。
就在秦致远考虑着以后要是把日本天皇他闺女弄回家天天蹂躏,算不算有违父母遗命的时候,终于轮到秦致远打饭了。
“下一个。”洋师傅懒洋洋的拿饭勺把秦致远的餐盘推到一旁,抬手招呼秦致远身后的葛立夫上来打饭。
为了保证劳工们有强壮的身体和充分的体力,法国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早餐包括牛肉、牛奶、面包、鸡蛋、土豆泥、黄豆罐头等等。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劳工们自己出钱的,会从劳工们的薪水中扣除。
中国人打招呼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见面,通常用“吃了没?”、“干嘛去?”等等以提问方式打招呼,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拉近彼此关系。
风暴持续了半夜,到了凌晨时分,胜利消息号终于驶出风暴范围,船身趋于稳定,众人才迷迷糊糊的小睡了会。
按照合同规定,劳工们的日薪是5个法郎,大概相当于一块大洋多点,这五个法郎每天要扣除15个法郎的伙食费,然后扣除半个法郎的住宿费,再扣去25生丁的服装费,以及25生丁的医疗保险,每位劳工每天大概可以拿到25个法郎,合大洋多半个。
西方人不一样,他们见面打招呼时更习惯于使用“你好!”,“今天天气不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