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名流集团的慈善事业(3/5)
生都不多,多的几十个,少的十几个。
这跟肖紫烟想象中的大不一样,以前她们上小学的时候,一所学校至少也有二三百人。为什么成了现在这模样?
主任解释,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年轻一代大规模走向城市,他们的下一代自然就在城市扎根。即使留下来的相当部分人,为了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也去了城市租房,一边打工一边让孩子在当地读书。
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条件最艰苦的家庭,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抚养,而爷爷奶奶不愿离开农村,继续扎根在这里。
如此一来,原本繁华的农村教育就成了现在这模样,一些年轻老师根本不愿意过来教学,他们宁愿呆在城市里,哪怕工资再低也无所谓。
对于这种现象,肖紫烟没有表态。
主任倒是提出一个想象,乡镇想筹集一笔资金,选几个相对集中的地点,建几所学校,把教学资源集中起来,再买几辆接送车,每天接送这些孩子上学放学。
对于主任的这个想法,肖紫烟觉得可行。
于是对方就趁机提出,希望名流集团能赞助一笔资金,而且他保证这笔资金,将由乡镇监管,专款专用。
宋清珍朝肖紫烟使眼色,这样的事情她见多了。以前也有些地方一口一个保证,说什么一定专款专用,可资金到位之后,就不知去向了。
所以宋清珍提出,如果按主任的想法,她倒是有个建议。
钱可以出,地址也由当地来选,但是这个资金使用情况,将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支付。
主任一听,面有难色。
他当然知道对方这么说,自然有不信任的因素,于是主任道,“这事我做不了主,我要跟上面汇报。”
回到乡镇后,名流集团董事长过来考察一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市里去了。一名副市长亲自过来接见。
看到肖紫烟如此年轻,不禁有些诧异,后来有人悄悄告诉他,名流集团董事长的照片,网上很多,是真是假一查就明白了。
很快,就有人证实了肖紫烟的身份。
刚才肖紫烟在乡镇考察一事,他了解了整个过程,副市长对肖紫烟说,“其实我们这里有很多地方需要扶贫。我们非常真诚的希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