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清口之战(4/24)
(今属泰州)的形势一时
也亟亟可危,扬州外围的几个要冲纷纷告急。如果外围全被扫平,扬州就会成为一座
孤立无援的死城。
这时谋士袁袭再次建议杨行密早寻退路。于是杨行密把大量的物资积极地运转移
到庐州。这样做,一则可避敌锋芒,扬州久战残破,人心还未归附,在此决战有可能
全军覆没;二则庐州本是龙兴之地,城池完好,而且将帅都是庐州人,虽然经营时间
不长,但已小有根基,扬州一旦形势不利,仍可有退守之处。
此时的朝廷因为江淮久乱,任命朱温为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未来五代十
国的两大巨头的人生轨迹终于开始要碰撞在一起了。由于朱温自己无法脱身担任此职
务,他指派宣武行军司马李璠为淮南留后,并派内客将张延范向杨行密转达朝廷的命
令。
也许朱温小看了杨行密,尽管杨当时还不是什么出色人物,实力并不雄厚,而且
身处险境,但他在听说李璠来当留后,还是怒不可遏,坚决不肯把到嘴的肉吐出来。
张延范只得向朱温建议派大军亲来,以武力为后盾解决这个硬钉子。
朱温大军才到宋州,却接到报告说感化节度使(治今徐州)时溥派兵挡住去路。
原来时溥对富庶的淮南也怀有野心。朱温只好暂时放弃对淮南的计划。作为顺水人情
,他还正式向朝廷推荐杨行密为淮南留后。两人第一次冲突就如此告一段落。
朱温虽然没来淮南并不等于天下太平,眼下的孙儒对杨行密才是劲敌。文德元年
三月孙儒扫清了扬州外围的各个据点,再次把战火烧到扬州,扬州也再一次变换大王
旗。杨行密听从袁袭的建议退回了庐州。
然而庐州也不是太平地。庐州离扬州太近,全军新败之余,士气异常低落,只要
孙儒追击过来是很难挡的住的。怎么办?只有先往南发展,避开孙儒的锋锐,再凭借
江南交错纵横的水网凭险而守了。只是在发展方向上杨行密和袁袭产生了分歧。杨主
张攻打洪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