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2/6)
,给河北输送了充足的牛马畜力,再加上三年前的改制,解放了许多士家的生产力,使河北地区依旧有远胜中原的战争潜力。
汉室战争潜力最高的是益州,其次荆湘,再次关陇……而战斗力是反过来的。可如果是防守战,谁的战争潜力高,谁守住对方第一波攻击,那就要开始比拼国力。
河北潜力比中原高,这就意味着中原汉军组成的集群若不能顺利推进,那势必在今后的对峙中因粮秣不足,以及别的一些问题主动退军。
而每一次无功而返的军事行动,都是对己方人心、国力的巨大伤害。
从地区底蕴来说,河北不怕中原方面的汉军。
而更远的汉军人力、物力,想要运输补充到中原……这种运输损耗是非常惊人的,而魏国正是当年为了争赢汉中决战,才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动员。
后来战事不顺,又想着搬空汉中,直接导致关中、南阳的物资、人力被迁移人口一事给消耗一空。
南阳物资空了,曹仁要南征关羽就食于敌;襄樊战局崩了,曹操退回长安的军队想要驰援襄樊却因为缺乏补给,以及本身劳顿的原因无法成行。
所以战局发展到眼前这一步,益州、荆湘、江东的人力、物力很难在支援汉军的黄河沿线战场。
运输成本太高了,得不偿失;除非长年累月的休养,细水长流的向黄河沿线输送粮秣,集结物力、兵力,做战前储备。
因此,得到宝贵的三五年时间休养生息,魏国君臣有信心巩固疆域,御敌于外。
第二个原因是长时间的外部和平,魏国可以从容调整内部日益突出的各种失控问题。
正是因为各种失控、力不从心,才有了各种诡异的战局。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跟魏国老臣有关……大家投降汉室朝廷,肯定都没好下场。
可如果拖到汉室朝廷、北府融合唯一的时候,到那时五十步别笑百步,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乱世飘零人,谁也不要在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谁。
为了有一个体面的归宿,魏国老臣们会齐心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这种君臣齐心的局面,自然是固若金汤。
总之,曹叡很有信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顺利把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