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条生路(3/4)
步用词汇含义更丰富的字词来描述、记录,进一步压缩每日记录的文字、内容。
一卷竹简五百个字,一张纸就能写二百多个字,高下立判。
所以过去这三年时间里,《起居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御史记录、誊抄时,也就会注意一下避讳、语法问题。
其他凡是他们参与、知晓的,都会记录在案。
诸葛亮、黄权也都继续翻阅《起居注》,自然找不到字里行间的错误。
待天色渐暮,廖立饥肠辘辘,起身告辞。
他之后黄权紧跟着请辞,剩下的事情不方便他们参与,属于诸葛亮的‘私事’。
玉堂署,点亮蜡烛后,诸葛亮直问向宠“家中可是有子弟涉案?”
向宠兄弟三个,向宠担任侍中,另一个早年出仕就随先帝入蜀的向充则越级提拔为射声校尉。
还有一个弟弟向平,不参与戎旅,是个江都官场的小透明。
见向宠面色有变,还在强撑。
诸葛亮皱眉,不快“莫非要传射声校尉入此间对质?”
这下,向宠、向朗齐齐变色,先帝不喜欢向充,相对于向宠,先帝不曾重用向充,因为向充比较识时务。
真把向充喊过来,不等诸葛亮询问,就这场面的气氛,向充就会一五一十交待清楚。
向朗长叹,躬身揖礼“丞相,罪在我一人。”
诸葛亮静静看着,向朗喟然长叹,拿出手绢擦拭泪水,低头以衣袖遮脸“家门不幸,教子无方。”
见老朋友向朗还遮遮掩掩,诸葛亮侧头去看向宠,向宠就干脆很多“回丞相,我弟平、条二人,身陷神兵失窃一案。”
他的弟弟向平,向朗的儿子向条,都搅合进去了。
见状,诸葛亮也是闭目长叹“为国分忧,何错之有?”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向向宠递出“这是陈叔侄所给之物,涉及公卿子弟甚多,不便立案彻查。廖公渊躲入廷尉府,就是在躲此案。”
注定要杀人,谁都不想做那个挥舞刀子的人。
廖立之所以从廷尉府主动跳出来,就是皇帝把廷尉卿刘琰得罪狠了,刘琰也把所有公卿得罪狠了。
有刘琰这位廷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