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生还(4/5)
那个高点,他也顾不上脏,并忍耐着口鼻中让人作呕的味道,他奋力站到一个尽可能高的地方,以一个接近垂直的角度向着顶上的窟窿里又开了一枪。
枪匠以前做过这种实验,即对骨枪的有效防御方式有哪些,其中的一项测试,就是用密度高于水,但低于触发值的物体来挡住骨枪的子弹。比如泥土,其强度和韧性都无法使骨枪射出的子弹发生质变,那么是否只要泥土达到足够的厚度,就能在消耗完骨枪子弹的动能以后,让其停留在这种介质之中?
可惜,当时的实验以失败告终,那颗子弹不断穿透类似于泥土的物质,直到其速度降到一个偏低的值时,依然发生了质变,威力以之前穿越泥土密度多次方计。所以依据那次的数据,这一枪还是会像火箭筒一样爆炸穿透目标,但不是立即,而是在一段距离以后。
枪匠估摸着遗迹不会太深,不然之前自己遇到的地面隆起就可能演变为地壳裂痕之类的情况,而且他推测这些遗迹在地下很可能是许多个分开的个体建筑,不然也无需用到什么转移技术,相邻的两处直接造个门不就行了。
他又对着那窟窿垂直射出四枪,每次都隔开数秒,纵然落下的泥土不断冲击枪匠的身体,流到他的衣服里面,他的手也纹丝不动,稳如磐石,那四枚子弹以完全相同的弹道向上贯穿出去。
枪匠也不确定自己这样做能否成功逃生,但他必须试试。做完这些以后,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雨林的地面上有个和游泳池差不多大的圆锥形大坑,深度大概在三十米上下,底部是封住的,再往下有十余米到几十米区间的泥土层,而再往下就是这个窟窿了。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如果这个遗迹真的埋得非常深,那枪匠的子弹不过是造了个奶酪里的空心窟窿,很快会被四周的泥土填满,而他,正位于这个空心窟窿下方几十米的实心窟窿里,爬上去也得闷死。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巨室马上要被灌满,正当他准备在这尘土味浓重的环境下深吸一口气来一次长憋时,头顶灌下的泥竟然停止了。
枪匠愣神的当口,一道光线射了下来,那无疑是阳光,久违了的紫外线。
他欣喜若狂,从土堆顶部跃上去,扒住那圆形的口子,翻身出去,外面的地貌状态和他预估的形状类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