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担忧(2/5)
坦诚,这么做有失常理,对于出海航行方面或许会有巨大的难度。方子安告诉万大海,倘若说这样会让出海产生巨大的危险的话,他可以放弃这个计划,毕竟这一切都建立在船工的安全和船只的安全之上的。
万大海听了方子安的坦白,顿时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但他是个明白人,方子安的想法他其实能够理解。朝廷市舶司的政策对于一些小船行是极为不利的,在如今的市舶司的政策之下,只有大中船行才能得到许可出海贸易的资格。只有大批船只出海,才能在市舶司平价收购货物的体系之下取得依旧丰厚的利润,规避海上的风险。这其实造成了海外贸易被几大船行垄断的结果。这块大肥肉被几家和朝廷分吃,小船行很难挤进来分一杯羹,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偷偷走私的事情其实也有,也不是方子安一个人这么想,只是朝廷查的很严,惩罚的力度也大。更重要的是走私的风险性大,没有朝廷公文的船只在番国也很危险,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也不能从正规港口和大船队一起出发,所以海上的风险也很大。
不过万大海最终还是答应了方子安。他对于风险做了评估,认为八桅大船对于季风的要求并不大,八面来风皆可用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只要不是迎着船头的风,几乎都可成为船只的动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去时没有季风并不怕,最担心的其实还是回来时,如果按照方子安的说法,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一次航行的话,便要在新年前后回来,那恰恰要顶着冬季的季风回来,这会有不小的风险。
但万大海评估之后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为了报答方子安替自己解决了烦心的李歪嘴的纠缠,另外也是因为万大海自己强大的驾船的信心,以及一辈子不肯在行船这件事上低头的倔强脾气使然,他竟然鬼使神差的答应了。
告别之际,三人做了约定和分工。方子安立刻准备采办货物运往湾头村。这些货物都是一些瓷器锦缎布匹茶叶等等这些大宋行销海外的硬通货,用来换取海外番国的香料宝石象牙等在大宋价格不菲的货物的。因为是偷偷出海,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必须要提前暗地里准备。刘老把头则负责抓紧修船,争取在半个月内全部修造完毕。因为万大海说了,既然要打个货物销售的时间差,便要敢在新年前后,最不济也要在上元节之前回来。那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