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八 火山和海啸!(3/4)
也将随之减弱甚至陷于停滞。这样的缺氧环境一般被认为正是导致海洋生物大量灭绝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得到从全球各地采集到的属于这一地质时期的岩层证据的支持。
另外一些科学家指出,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海水中也会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成分,而这将造成海水酸化,从而导致贝壳类生物难以形成其碳酸钙质地的外壳。海水中更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将迫使海洋生物们更努力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当时海水酸化的情况至少延续了超过数万年之久,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因为它们会对生物体的氧气摄入和新陈代谢机制产生影响。而在另一方面,全球变暖过程也将对陆地上的生物产生显著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显然是不足以解释当时所发生的如此规模的动植物大灭绝**的。目前主流的地质学界倾向于认为这样的死亡灾难是当时大量有毒的氟氯碳类气体,如氯甲烷等被大量排放到大气中所导致的。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气体可能是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地下的煤炭和盐层受到上涌岩浆的加热而产生的。这些物质将会造成严重的臭氧层破坏,导致抵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强度大大上升。
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出现在2004年,在接近二叠纪大灭绝对应时期的地质岩层中发现属于石松科植物发生突变的孢子化石的含量急剧上升——这可能是更强烈紫外线照射的后果。而来自火山爆发产生的含碳,含硫化物以及其他酸性物质则会导致酸雨的形成,从而引发另外一场生态灾难。这种关系链生动展示了环境因素是如何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杀死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的。
那次火山爆发可能是地球历史上经历过最强烈的一次爆发。
当然,不是说火山爆发完全不好,猛烈的火山爆发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财产烧为灰烬。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日国的那须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围就是这样。原来,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区的桑树长得特别好,有利于养蚕业;维苏威火山地区则盛产葡萄。火山地区景象奇特,往往成为旅游胜地。
话虽然是这样说,火山之后这里会变成旅游胜地,但是摸着良心说,谁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