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褒贬之间(1/4)
东拉西扯,牵强附会,从文字之中找出大逆不道的意思,本身就是文人天生的本领。一旦存了恶意,有心去找,还不是处处文字狱?
叶行远便反问道:“不许晚生插言,难道还不许晚生笑了?”
他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句总结么!张知府顿悟一般,灵力鼓荡,被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此时叶行远收拾完自己的东西,走出了考棚,然后在胥吏监护下,也来到了考官席位面前,拜见众位考官。前几名交卷的考生,都有这种当场拜见考官的优待。
立刻又有考官附和道:“其实叶行远此人本就有些心思不对。他那些边塞诗中,有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不是暗讽我朝边塞之治么?
固然最后可能还是不了了之,毕竟朝廷没有因言罪人的惯例,但至少叶行远日后的科举仕进之路,就要难上许多了。
之前先看过叶行远文章的何姓考官,忍不住抬头瞧了李考官一眼,心中只能佩服这位同僚的勇气。这位李大人是收了什么好处,还是特别想讨好张知府,如此违心的话都能说出口?
“大人,大人?这文到底如何?”副主考知道关于叶行远这篇文章,终究是要靠张知府一言而决。他走到张知府身边,轻声询问道。
还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之句,莫不是讽刺先皇穷兵黩武?他小小一个童生便敢妄议朝政,在府试之中做这等文章,也是一脉相承!”
“若继续喧哗考场,直接逐出!”李考官毫不客气的斥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动不动就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到损害,而且还经常被打压,以至于不能飞黄腾达,被朝廷安置于闲散之位,这都是我“罪有应得”啊。
张知府也是出身贫寒,曾经十年寒窗苦读,历尽艰辛才能金榜题名。如今回想起来,恍然如梦。有的时候午夜惊醒,想悬梁刺股的艰苦岁月,真是感慨万分。
张知府说一声好,以现在这文章的表现和叶行远墨义、试帖诗上的水准,这次府试的案首,非叶行远莫属,谁也夺不了他的。
叶行远闻言,上前一步,辩解道:“大人此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晚生不过……”
下午时悄悄看了看,却是反复书写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