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3/4)
的就是锦衣卫的将校,他们平日里做事勤勉,胆大而心细,曾多次救我助我,可算得上是国之栋梁了,老夫又怎会瞧不上他们呢?
“虽然后来因为纪纲的专权,让锦衣卫的名声大坏,在老夫看来错的也不是锦衣卫,而是那个执掌锦衣卫大权之人。锦衣卫就如一口刀,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为恶的只是那执刀人。”
听老师说出这番话来,陆缜顿时肃然起敬:“老师果然见识深远,学生佩服。事实上,学生也是这么想的。”
“哦?”胡濙似乎想到了什么,看了陆缜一眼,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陆缜也没有让他失望:“自太祖百年前创立锦衣卫后,这个衙门就一直在为我大明立下功勋。可为何这些年来一直都会背上骂名呢?在我看来,其中既有文武之间的纷争与分歧,但更关键的还在于那执掌大权的指挥使在许多事情上的妄为偏颇。其实锦衣卫完全可以像五城兵马司一般以维持我大明天下安全而被百姓所称颂的,可结果这些年来,他们却只把心思都放到了陷害忠良,敲诈勒索这等恶事之上。而究其根本,还是上头当权之人听之任之,甚至自己就在头里以权谋私的缘故。
“可是最近白莲教谋逆一事却让学生知道这锦衣卫对我大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些无处不在的眼线耳目,才能将这些藏于民间的贼人给挖出来。故而,当陛下欲任我为锦衣卫指挥使时,我便应了下来。为的,只是让锦衣卫去做他们该做之事,而不是祸害官员与百姓。”
“你竟是这么个想法么?”胡濙也不觉为之动容,有些喃喃地念了一句:“如此看来,倒是老夫眼界过于短浅了……”
“老师言重了,学生汗颜。其实学生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改变初衷,也依然还记得当初在老师面前诵读过的那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纵然有再多人不理解我,毁我谤我,只要是能于国有利的,我便会去做。其实老师不也一样么?”陆缜肃然说道。
“是啊,曾经老夫也和你一般想着能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哪怕不为人所理解……”胡濙不禁也被他勾起了心事,想起了当初自己领朱棣之命,满天下的寻找建文帝行踪的事情来。
其实当时一些隐隐知道其目的的同僚也对他的这种做法很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