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已成风潮(3/4)
他看来,这些读书人都是些说则天下无敌,做则一事难成的腐儒而已,选择无视就对了。何况,如今整个山东发展的大好势头,让他根本就顾不上去理会这些说法呢。
随着作坊的遍地开花,山东经济更进一步,在陆缜看来,这里似乎大有提早几十年取代江南进入资本主义萌芽的机会。这可实在是一件大好事了。要知道历史上出现在万历年间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领先于世界许多国家的进步之事,只可惜因为之后的种种变故,尤其是辫子的最终入侵,才导致了功亏一篑。
可要是现在就出现了这一潮流,说不定大明就能用几十年时间让整个国家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了。这是他当初极力推行开海时都想不到的结果,却又是实实在在呈现在眼前的。
有些兴奋之余,陆缜甚至都生出了要不要想法把推动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原理说出来,从而让人集思广益,把这一划时代的机器给造出来的念头——话说作为文科生,他也就只能知道是靠着壶盖被蒸汽推动来引导出蒸汽机的发明,但他相信以中华民族的智慧,应该可以凭此造出蒸汽机来。
不过,在一番考虑之后,陆缜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此时的大明也好,山东也好,人力还是充足的,而不像后来的英国,因为缺乏人力,才会想到用机器来代替。要是现在贸贸然拿机器代替了人工,会导致无数工人被辞退,到那时得了便宜的只会是那些商人,而百姓的日子反倒会更加难过。
别看有些发明是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存在,但要是放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只会给人带来灾难。
打消了这一想法后,陆缜重新把注意力放到了出海贸易一事上。确切的说,他是把心思放到了那些归来船只的收获上——不是金银之类财物的收获,而是他所需要的物产的收获。
深知粮食重要性的他,很希望能通过对外贸易来把玉米、番薯之类更容易栽种和丰收的粮食引进大明。因为就他所知,后世所谓的糠黔盛世不过是这两种作物的胜利罢了。
中原百姓一向是勤劳而又善良的。只要让他们填饱肚子,又不受冻,他们便会忍受一切的苦难,哪怕是被人当成奴隶一样的驱使。大明末期便是因为粮食的短缺,饥荒四起才最终被李自成所灭,而辫子一朝,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