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村小当堆场(3/4)
给大雨冲毁校舍,学生随后分散到青龙桥、三里墩村小就读。镇上没有资金重建竹堂村小,但用来作建材堆场倒是合适……”郭全说道。
郭全说了校名,沈淮就有印象。
全镇村小加上镇中心小学共有二十六所,托儿班姓质的简陋幼儿园十九所,中心幼儿园一所,初中三所,高中一所,梅溪镇中小学及幼儿园生员总数达八千人。
这么大的教学规模,包括近四百名教职工的工资在内,每年能拿来投入的教育资金,也只三百万元。镇政斧是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但教育资金的紧缺,更客观的原因,是梅溪镇可支配财政收入太少了。
竹堂村小给暴雨冲毁校舍,不能从县里额外获得支持,仅靠镇上的财力进行重建是很困难。
竹堂村的学生,都已分散到附近的村小入学。在何清社看来,与其从紧缺的镇财政挤出资金来重建校舍,还不如出租给鹏海贸易当堆场,为村上、镇上多增加些收入……
沈淮也无法去指责何清社的现实跟世绘,他当初不接手财政所,就是不承担承担财政紧缺的压力,关键还是要看钢厂的盈利恢复情况。
杨海鹏没有想到整个事情会这么顺利,掩不住兴奋劲的跟沈淮描述下午在何清社协调下,跟信用社谈贷款的情形。
镇信用社不归镇政斧管,但只要在梅溪镇上,就必然要抑仗镇政斧的鼻息,有什么事情,信用社还是愿意配合镇政斧的。
当然,更关键的原因,想必何清社已经跟信用社的人不经意的提及到熊文斌的关系。
权力跟金钱都是一切事物的润滑剂,权力显然又排在金钱的前面。
杨海鹏这边的事情顺利就好,沈淮看着时间已经不早,站起来说道:“你要跟老郭聊聊呢,就换地方,我是要回去睡觉了,”又跟钱文惠说道,“走吧,你跟你家邵征送我回宿舍,就也下班去……”
钱文惠是清秀而瘦小的女人,三十四岁,比邵征还大一岁,他父亲本身就是县财政、局的老干部,她本身是淮海大学毕业,分配到县财政、局工作,后受前县长陈兵指派,到钢厂担任财务科长。
虽说负责钢厂的财务工作,但炉料采购、钢材经销,她都插不上手,只是把账目做细、做清楚,还没有发挥她应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