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莺(3/4)
回波信号,而难以确定是飞机目标,还是瞬变噪声。在对待一些小部件的设计上,设计师也作了周密考虑。如座舱盖接缝、起落架舱门和发动机维修舱门,以及机头处的激光照射器边缘都设计成了锯齿状嵌板,并让这些锯齿边缘与上述某窄波束方向垂直,这样其反射波就不会形成另外的波束,而与该窄被束方向一致。
为了防止雷达波进入进气口,设计人员除对发动机进行了专门处理外,重点对进气口进行了特殊设计。进气口用相距1.5厘米的吸波复合材料格栅屏蔽起来,以防止雷达波直接照射到具有强反射特性的发动机风扇叶片上。
F-117A的进气口高约0.6米,宽1.5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进气口,一可以给发动机提供进气,二可以提供冷却空气。冷却空气从进气口旁路通过,在尾喷口处与发动机的排气混合,然后排出去。
这样做,可大大降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减少红外特征。此外,F—117A还采用了V形尾翼、埋入式武器舱、可伸缩的天线等。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减小飞机的RCS值,达到隐形的目的。
这种飞机在生产出来之后,成为美国空军的骄傲,一直狂妄地宣称这是一种不可能被击落的战机。
可现实却给美国空军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在1999年参加的科索沃战争中,这种隐形战机,竟然让一枚南联盟的萨姆-3型导弹给击落了。这事让全世界上的军事专家们都大跌眼镜。
更让美军空军感到无地自容,这事,后来还惊动了美国总统呢!连总统大人也非常吃惊,这种集现代高科技与一身超级战机,怎么就让一格普通的导弹给击落了呢!
于是人们就开始猜测这一起‘事故’的真正原因。就有很多人认为,这一架‘夜鹰’战机,并不是被导弹击落的,而是由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造成的。
本来塞尔维亚的防空系统对于F117和B2A在整个空袭过程中都毫无办法,根本没有发现过,更不要说导弹攻击了,最后的残骸也只能证明F117是被塞尔维亚的防空高炮击落的。
起因就是F117飞行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既定飞行路线,他可能是太大意了,这才‘大意失荆州’了。而当时塞尔维亚的防空火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