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时代的拐点(3/6)
01年,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为了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求助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为其制定‘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从而掩盖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欧元区成员国标准开始,这一颗‘债务危机’的雷,便埋下了。
在高盛集团的操盘下,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由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者说日元、瑞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然后让其分批上市。
随后,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
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
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
事实上,在高盛的‘创意设计’下,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人为的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
即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那么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
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瞬间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降低到了仅为GDP的1.5%,隐藏风险,符合了加入欧元区的标准。
在为希腊成功加入欧元区的操盘行为中,除了这笔借贷……
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
比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取现金的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
通过这些新型的所谓‘金融创新’手段,高盛从这些服务和借贷当中,在当时,共拿到了3亿欧元的佣金。
然而……再完美的谎言,也始终只是谎言。
希腊通过这种手段,隐藏公共债务,进入欧元区,随着时间推移,隐藏的债务窟窿,只会越补越大,最终致使财政出现支付能力不足,引发全面性的国债兑付危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