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百济使者(2/4)
都没有。
李诚很好奇沙罗对自己的态度,觉得不是那种对待官员的态度,反倒像是对待一个师长。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为什么会这样呢?李
诚不明白,但是朴正勇明白啊,李诚在新罗的地位就很高了,到了百济,那就是天皇巨星。李诚的诗作,在百济简直是被顶礼膜拜的那种。各种学习膜拜,没学过李诚的诗,你都不好意思出门那种。
李诚去了新罗,倒也没有引起轰动,但是换成去百济看看,那真是走大街上要被围观的。在新罗,就算是最喜欢汉学的,也就是那样了。但是在百济,对汉学的喜好那是B格。在新罗,李诚出门逛街什么的,一点事情没有。
在百济,出门逛街被人认出来,那是要被包围的。绝对是众星捧月,百济上下的贵族们,围追堵截的对象。用现代的话来说,圈粉无数。至于百济为何选择结盟高句丽这个事情呢,很难说脑残。这个阶段的高句丽,确实是个强国。
李世民三征高句丽都没能最终达到战略目的,再往前推,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结局就更惨了。高句丽很强,至少在采取战略防御的时候,中原王朝受限于自然环境和后勤补给的压力,很难对高句丽构成致命一击。
这样以来,百济从自身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做出选择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后来高句丽内部出了问题,百济却没有改弦更张,那真是脑残了。朴
正勇很是不安,李诚在新罗的待遇是根源。这也就是欺负李诚没去过百济了,要是李诚去一趟百济,估计都不用打,百济都会在做出结盟唐朝的选择。当然这就是朴正勇个人的想法,未必就会按照这个走向去做。
不过李诚倒是有这么一个想法的,学过《太祖选集》的人,怎么会不知道《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呢?“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ge命的首要问题。”
当然李诚没打算去ge命,他是从局部斗争的角度看问题,拉拢百济和新罗,一起去弄死高句丽,无疑要省力的多。这个道理呢,李世民也好,大唐的诸位宰相也罢,心里应该是很明白的。但是为何却只拉了一个新罗呢?李
诚觉得还是天朝上国的自尊心在作祟,还有一点就是对自身实力的决心信心。不就是高句丽加百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