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目的何在(4/4)
。就算李诚不认可她们的水平,回头得了李诚新作,也能来一句,先生为诗会出手,与有荣焉。总之,跟李诚拉上了关系,逼格就高不少呢。
要知道,魏王李泰的文会,李诚都不带搭理的,一干娘子能得李诚出手,真是面子大了。李
诚本不想出手,奈何崔芊芊听了觉得备有面子,笑道:“郎君,娘子们情真意切,不好却了一番心意。再者李家的东道,非要藏拙,总让人说嘴不是?”李
诚听了笑着摇摇头,看着崔芊芊红光满面,心情大好的样子,便不好扫兴了,当即笑道“娘子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了,众位娘子到此避暑,那就以避暑为题,勉强买丑一回。”话
音刚落,武顺起身道:“妾给郎君磨墨!”这也是以李诚为荣的一位,算是吸了一回睛,引来一番羡慕的眼神。都知道,武顺入门,算是与崔芊芊平起平坐。坊间有言,武顺才是李诚的最爱呢。崔芊芊只是占了入门早的便宜。
崔芊芊见武顺如此,心里略有阴霾,但是很快就散去。不看别的,单单看李诚的面子,怎么好叫郎君为难呢?就当没看见好了。
纸笔都是现成的,墨备好了,李诚走到桌前,闭目养神,好像在酝酿一番。实际上是在脑子里搜索,有没有避暑的诗。找了一圈,还真给他找到一首,好不好不说,应景啊。提
笔,落笔,好不停顿,一挥而就。
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这首元代释英的《山中景》,眼下最是应景了。
“见笑了,匆匆落笔,戏作难有佳句。”李诚还谦虚上了,一干娘子自然是赞了一声好。说
起来,这些娘子也是有见识的,知道这首诗在李诚的作品中,算不得太好的。但是情急之下,半柱香之间作出,也能有此水准,真是难得的很,娘子们自然折服不已。
都道:“回了长安,要为先生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