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出所料(3/4)
确实安定了很长的时间。同时因为和亲,大批工匠去了吐蕃,提高了吐蕃的工艺水平,为后来吐蕃壮大,乃至打进长安,都是有功劳的。
历史上吐蕃入侵松州是九月的时间,现在时间上应该会提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李诚的作祟,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李诚不打算回避什么。
“朝廷中有人主张和亲,你以为如何?”李世民又抛出一个问题,李诚听了微微皱眉道:“就算要和亲,也要先打疼吐蕃,让吐蕃赞普亲自来京服罪,再说和亲的事情。便是朝廷决定和亲,也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工匠绝对不能流入吐蕃。”李
诚的观点,出乎了李世民的预料,本以为李诚会坚决反对和亲的。不然也不能对禄东赞大打出手啊,这小子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李
诚也很为难啊,作者怕神兽啊!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明日午后进宫,与诸公仔细商谈再做定夺。”
李诚告辞出宫时,看见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这个时候来求见,可是有要紧事?李诚没多问,简单见礼就走了。褚
遂良一点都不喜欢李诚,所以对长孙无忌道:“竖子来此,恐生变化。”长
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反对增兵松州,认为吐蕃蛮夷,有松州府兵和戍边之军就足够了。主张立刻派兵的则是侯君集态度最坚决。
长孙无忌的心情也很复杂,李世民对李诚的信任程度,显得比较特别。
李诚现在只是一个少府监的少监,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做点俗务,参与不到决定朝廷方针大政上面。但是李诚却有能影响到李世民的决策,这就很讨厌了,因为这是个不确定的因素。李诚的存在,干扰了宰相们对皇帝的影响力和束缚力。褚
遂良的话,长孙无忌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慎言!”见
到李世民,褚遂良再次出言表示:“大军不可轻动,陛下需谨慎。”长孙无忌没说话,但是站在一边沉默,就是对褚遂良的支持。
皇后死后,长孙无忌的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显得有点尴尬。李世民对他的信任是没动摇的,不然也不会在死后认命他来辅政。一定程度上来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辅政,破坏了群相制度的生态平衡。
不然的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