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宫斗经验不足(2/4)
,不说这个,先说说衙门里的事情。这长安县衙水很深啊,一开始还没觉得,时间长了才发现,下面的县丞、县尉、六班小吏,不良人,铁板一块。如今为兄这个长安县令,变成了城管的头子,还有负责审案子。其他的事情,一概管不了。”
从权限上来说,长安县区域内的所有事情,崔成都有劝过问。但是过问不等于说了算啊。
李诚明白他的意思了,这就是被下面的人联合起来架空了呗?
如何应付这个局面?崔成不愿意当傀儡,所以他想改变这个格局。但这种事情不是想改变就改变的,一场秋收下来,崔成每天都忙,也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话不管用。下面的人呢,总有合适的借口对付他,加上县丞和县尉们帮着说话,搞的崔成无可奈何。
“前些日子,下面一个县尉提出,往城管里插个亲属,为兄拒绝了。你猜怎么着?长安县治下,接二连三的出案子,都不大,就是偷盗一类的案子。雍州司马不管这些,都怪到县令的头上。把为兄叫去,狠狠说了一通。回到县衙,召集人商议,六个县尉,四个称病。”
崔成一肚子的苦水,只能对李诚说。这种衙门内的勾心斗角,李诚真的不擅长。但他的见识却不是崔成可以比的,长安县的情况摆在那里的。或者说,古往今来的封建王朝,基层组织的格局大致如此。官少而吏多,办事靠的就是吏。这些吏呢,还是没有薪水的,只能靠县里发一点钱,遇见操蛋的县令,可能还不发钱,最后这些吏只能靠盘剥百姓生活了。
唐初的吏治还是不错的,官场相对清廉。但涉及到权利争夺,从来都是如此残酷。
“不想被下属和小吏玩弄于股掌,是这个意思吧?”李诚一句话总结出来。
崔成点点头:“差不多吧,长安县的情况就是这样。身为县令,政令不出县衙。”
李诚点点头:“明白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要让下面的人明白一个道理,跟你干有好处,跟你对着干,就是死路一条。明白么?找一个缺口突破,慢慢的将下面的人的把柄抓到。还有一个就是你要行使县令的监督权,最后一条还是要回到那些小吏的身上。县丞县尉,不是联合起来架空你么?你就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将下面的小吏抓在手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