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银行,还是银行(1/5)
“那么说就是徐建打通吴国新的关系,通过虚报房价,骗取按揭贷款?打电话给龚行长,向他举报星湖老总跟银行内部人员勾结骗取按揭贷款?”
“九十年初,厂子的效益还是相当好的,那时候还想扩大规模,将后面的一进院子都买进来,再修一条水泥路跟大马路相通,后来都说要修大学城,不让扩建,再后来,厂子出了点变故,也没心经营厂子。”
“我们计算过,星湖苑的成本在六百五到七百左右,但考虑到土地的价值,还可以提高二百到三百元,物价局认可的成本价是九百元每平方米,星湖开出一千五的基价,够不上虚报房价,何况这次给星湖做评估的是建业,建业跟省里的关系很硬,张市长都要照顾他们在静海的业务。”
林泉笑了笑:“到下面的乡镇去,一亩地一年的租金才一千块钱。你的厂子是八三年起的,开始是租的村小的地,九零年买下来,当时支付给村里十八万元,那时地价虚高。两栋房子每间十万,这间厂子,张厂长一共投入三十八万元,还使用这么多年。我看,算算这里的地价,三十八万比较合适,我还想投资五万修一条水泥路跟前面的公路连上。”
以前的村小有三栋房子,前两栋加上小操场是属于铸件厂的,两栋房子都是九十一年新建的,落满黄色的铁锈尘,看起来比后面七十年代建的房子还要老旧。
“哦,我买下厂子的用途,想必凌总跟张厂长说过了,不需要这么大的地方。村委会在什么地方,如果合适的话,那一栋房子推倒重建,也用不了多少钱。”
陈明行提起会议桌上的电话:“给我接建行的龚行长……”
当星湖苑推出八百打八五折的售价,陈明行恨不得将星湖苑的房子都吃下来,只要持续开启二期、三期项目,以及附近的东都豪园也紧跟着开发,在那里形成密集的生活区,紧靠滨江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就能发挥出来,土地价值就能发挥到极致。八百元?一千八百的房子都能卖得出去,关键要在那里形成规模化小区,但是静海有实力进行规模开发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就两三家。
“老张也是明白人,等得及折迁,大概不会将厂子卖给我。我们不要谈拆迁,我投资进去,真要拆迁,拆迁的赔偿还不够我停产的损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